第一幕:菌雾危机
晨雾裹着淡淡的酸涩味漫过梧桐街,包子铺王老板掀开蒸笼时猛地打了个喷嚏。乳白色的雾气从店门口的处理箱溢出来,缠绕在刚出笼的包子褶上,把葱花染成诡异的蓝绿色。
"这菌汤包我可不敢卖!"王老板抄起长柄勺敲打处理箱外壳,不锈钢表面凝结的水珠簌簌落下。处理箱显示屏上的笑脸图标突然变成哭脸,林小满手机里同步跳出一百二十七个报警通知——全街的菌群处理器集体罢工了。
晚舟踩着共享单车冲进社区实验室时,陈墨教授正对着培养皿打喷嚏。老灶台上的紫砂锅里,原本透亮的菌液变得浑浊粘稠,表面浮着彩虹色的油膜。"菌群代谢产物超标了。"教授把光谱分析图投到AR眼镜上,"苯乙烯衍生物、醛类物质,还有......"
"酸菜缸腌过头的味儿!"苏阿婆捂着鼻子冲进来,手里的蚕丝滤网滴着水,"洗衣店张姐的旗袍都被熏出黄斑了!"
林小满划动全息屏幕,调出处理器的运行日志。每条塑料降解记录后面,都跟着一串加密的异常代码。"有人在给菌群喂奇怪的东西。"周奕然突然指着包子铺的监控画面——凌晨四点,处理箱的投料口闪过半截印着青禾LOGO的包装袋。
第二幕:菌群听证会
社区议事厅的八仙桌上摆着十八杯变异菌液,从翡翠绿到绛紫色排成光谱。吴奶奶的梨花木拐杖敲在青砖地上,惊飞屋檐下避雨的麻雀。
"这是要造生化武器吗?"洗衣店张姐抖开染色的真丝旗袍,水渍恰好拼成骷髅图案,"我家阳台晾的衣服都能把野猫熏晕!"
新茶坊的代表缩在角落,腕表投影出免责声明:"本司提供的防篡改系统仅限茶柜使用......"
"安静!"老杨头举起光绪年间的铜铃铛,"带证人!"
修表匠陈师傅押着个穿连帽衫的年轻人进来,AR扫描显示他鞋底沾着青禾实验室特制的培养基。年轻人突然抽搐着指向全息投影,众人转头看见社区地图上浮现出三百多个闪烁的红点——每个菌群处理箱都在释放超标挥发性物质。
"要出人命案了!"房产中介李经理挤到前排,"我刚谈成的商铺租金跌了三十个百分点!"
林小满突然夺过陈教授的试管,将发黑的菌液泼向AR投影。化学分子式在酸液中扭曲变形,最终定格成青禾资本专利局的加密水印。
第三幕:菌战暗涌
周奕然蹲在社区厨房的排风口,指尖抹过铁栅栏上的褐色结晶。便携检测仪发出蜂鸣,全息屏跳出"基因编辑标记物"的警告。
"他们给菌群加了料。"晚舟对照着1953年的《茶社日志》,泛黄纸页上画着类似菌丝网络的图案,"青禾在菌群里嵌入了诱导基因,遇到特定催化剂就会变异。"
雷声碾过梧桐街的夜空,暴雨冲刷着智能茶柜的摄像头。林小满的黑客程序正在追溯数据污染源,屏幕突然弹出二十七个伪装成外卖订单的病毒文件。街角的菌群处理箱发出咕噜怪响,排水口涌出冒着热气的泡沫。
"要快!"陈教授把老灶台的温度调高十度,紫砂锅里沸腾的菌液正在吞噬塑料样本,"变异菌群三个小时就会进入爆发式繁殖期!"
苏阿婆带着绣娘们拆开七床蚕丝被,丝线在AR编织机上重组成分子过滤网。吴奶奶从樟木箱底翻出宣统年间的《灾异志》,泛蓝的绢布上画着用艾草烟熏净化井水的图示。
第四幕:古法消杀
暴雨中的梧桐街飘起七十二柱艾烟,青瓦屋檐下悬挂的蚕丝滤网接满雨水。老人们推着改装过的洒水车,车斗里熬煮的艾草汁混着井水,顺着青石板路漫过每家店铺的门槛。
"温度降了!"包子铺的处理箱发出提示音,显示屏上的菌群活性曲线开始回落。林小满站在智能茶柜顶上,看着AR地图上的红点逐个转黄。她手里的信号干扰器嗡嗡作响,截断了青禾资本远程发送的催化指令。
青禾实验室里,穿白大褂的男人猛捶控制台。监控画面中的菌群处理箱突然喷射出淡绿色雾气,接触空气后凝结成胶状物,把三个黑衣人黏在社区围墙上——老杨头往处理箱里加了桃树胶和薄荷油。
"逮住了!"周奕然从AR眼镜里调出人脸识别数据,三个"树胶人"的面部特征同步到警方数据库。晚舟蹲在黏胶旁取样,显微镜显示变异菌群正在吞噬桃树胶里的杂质。
第五幕:共生协议
清明雨后的菌丝在梧桐砖缝里铺成银白色网络,智能茶柜更新了污染预警系统。林小满敲击着八仙桌上的全息合约,条款里浮动着DNA双螺旋水印。
"青禾想要菌群专利?"陈教授把培养皿推向对面西装革履的谈判代表,"先签了这份《共生协议》。"
协议第七条规定:"专利收益的30%用于社区环保基金",第十二条写着:"每周派三名员工来社区厨房义务劳动"。青禾代表签字时,钢笔尖在桑蚕丝合同纸上戳出七个墨点。
晚舟在赎罪墙上新增了青禾的LOGO,AR特效让金属标志慢慢长出菌丝。吴奶奶带着孩子们唱新编的《消杀童谣》,歌声里混着包子铺新出的艾草菌香包味道。
夜深人静时,林小满发现菌群处理器日志里藏着段神秘代码。代码编译后是张3D地图,某个闪烁的光标指向老井深处——1953年的茶社日志里,那个写着"小心水源"的密码,原来还有第二层......
喜欢梧桐街记事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梧桐街记事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