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场诗】
经声佛号岂为牢?搬柴运水亦坐曹。
单衣破衲心常净,粗饭黄齑德自高。
语带春风消戾气,行如秋月映江皋。
试看灵山传法后,万类庄严是道场!
第一折 法筵深论修行路 不在蒲团在履端
却说如来与迦叶尊者答疑已毕,见弟子们眼露明悟之光,知机缘成熟,遂开示「生活禅」要旨。如来轻拂金缕袈裟,指殿中扫地沙弥道:「汝等看,此子扫尘,若心在帚端,念念分明,便是『动中禅』;若心在明日斋饭,尘虽扫,心已乱。」
迦叶尊者接过话头,展开僧袍补丁 —— 每一块补丁竟化作不同场景:有沙弥在厨房揉面,面团中显「心包太虚」四字;有比丘在田间插秧,倒影里现「即心是佛」之象;更有菩萨行者在市井中算卦,卦摊上写「因果如秤」。
第二折 搬柴运水皆妙道 吃饭穿衣尽福田
「修行何须远求?」迦叶尊者指殿外挑水僧,「肩担万桶水,心无半点波,此乃『平常心是道』。昔年赵州从谂禅师,有人问『如何是道』,答曰『平常心是道』;问『可趣向否』,答曰『拟议即乖』。」
如来以「拈花指」点地,地面浮现「日用修行十二则」:
晨盥:洗面时观水涤尘,愿洗尽众生心垢;
晨课:诵经时声如洪钟,令法音远播十方;
早餐:食粥时念「粥有十利」,知粒粒皆辛苦;
洒扫:扫地时作「扫心」想,尘去心清两无碍;
讲经:说法时观听众根器,因病与药巧施为;
劳作:劈柴时思「截断无明」,搬石时念「累土成山」;
用餐:过堂时持「食存五观」,不挑精粗不贪多;
散步:经行时觉「步步莲花」,心与足履两相随;
待客:奉茶时怀「恭敬心」,茶盏中现「如来境」;
盥手:洗手时悟「身非我有」,水过无痕性本空;
熄灯:灭烛时观「生灭如露」,照破无明暗夜中;
入眠:临睡时省「一日三问」,善恶功过自裁量。
第三折 语默动静皆法性 行住坐卧尽真如
有沙弥挠头问:「弟子劈柴常伤手,如何修心?」迦叶尊者笑指其手:「伤手是果,心浮是因。当如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言毕,袖中飞出「解牛图」,图中庖丁刀行若舞,牛骨自动分离,竟无一丝血腥。
又有比丘问:「与同门争水瓢,起了嗔心,如何对治?」如来道:「争瓢时,观此瓢是『假名有』,嗔心是『因缘生』。当念『同参是佛子,供水为众生』,自然心平气和。」
第四折 慈悲喜舍从心起 细行微言作筏航
迦叶尊者取出「六波罗蜜」手环,分予弟子:「此环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字,每字对应一种日用修行:
见乞儿施钱,是『布施波罗蜜』;
遇恶语不还,是『忍辱波罗蜜』;
洗碗时无厌,是『精进波罗蜜』;
被误解不辩,是『禅定波罗蜜』;
知诸法无常,是『般若波罗蜜』。」
如来补充道:「昔我在忉利天为母说法,令目犍连尊者在人间行『盂兰盆供』。此供非为求福,乃教世人于孝亲中修慈悲,于饮食中观无常。」
第五折 法会圆融垂后范 千门万户透禅机
讲课终了,如来与迦叶尊者率弟子行「普贤行愿」:绕殿三匝,每步诵「众生无边誓愿度」,以扫帚轻点殿角蛛网,谓「不伤小虫命,方见大悲心」。行愿沙弥(阿难陀)忽悟,从怀中取出长安乞儿所赠半块饼乾,分成百份,分给空中飞鸟。
是夜,佛界弟子皆依「日用修行十二则」行事。有沙弥洗碗时,见碗底映月,忽然开悟;有比丘喂马时,见马汗如雨,念「众生皆苦」,竟泪湿衣襟;更有菩萨行者在 Market 中,以「八正道」为商贾算帐,劝其「童叟无欺」。
尾折 从来大道无多子 不在深山在市朝
百年后,此「生活禅」传遍东土,衍生出「农禅并重」的百丈清规、「禅茶一味」的径山茶礼。王阳明龙场悟道时,曾见山民背柴过溪,忽忆佛界「搬柴运水」之说,遂悟「事上磨炼」之理。至现代,更有「人间佛教」提倡「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与佛界「生活禅」遥相呼应。
行愿沙弥(阿难陀)后来成为「扫心宗」祖师,其《行愿日记》中写道:「初入佛界,求大法于经卷;后走红尘,觅真机于市井。方知慈悲是饭里盐,智慧是衣中棉,修行是脚下路,步步皆莲。」
正是:
不向灵山求法华,且于厨房种莲花。
禅机尽在寻常事,悟得时人胜出家!
喜欢黑衣沙门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黑衣沙门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