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场诗:金銮殿上起妖氛,魔修偷经惑圣君。笏板挥时云雾散,谏言落处日华昕。截教邪谋藏笔底,儒家正气贯青云。从来直臣能护国,不教谗佞乱纲伦。
第一折 金殿妖风:御案典籍现血纹
且说永乐二十一年,紫禁城奉天殿内,成祖朱棣正展阅新修的《五经大全》,忽有一阵腥风从殿角掠过,案头典籍竟渗出点点血痕,“忠孝节义” 四字瞬间被染成紫黑色。皇帝揉了揉眼睛,再看时字迹却又恢复如常,唯有随侍的司礼监太监王忠,分明看见龙书案下蜷着个身披黑袍的身影 —— 其袖口绣着截教 “万仙来朝” 纹,指间夹着半片修罗族的 “血舌咒鳞”。
“陛下,昨日编修官进呈的《孟子节文》,似有字句颠倒。” 新晋翰林院侍讲李玄龄越班出列,声音中带着异样的沙哑。他抬头时,眼中竟闪过一丝青紫色妖光,腰间玉佩刻着的 “忠” 字,此刻正渗出黑血。言官之首、刑科给事中郑辰察觉不对,手按象牙笏板,只觉板面微震 —— 这笏板传自祖上,刻着洪武爷亲书的 “直言无隐” 四字,此刻正隐隐发烫。
“李爱卿所奏甚是,” 朱棣忽然皱眉,“朕观《孟子》‘民为贵’章,似有讪君之嫌,当删去……” 话未说完,殿外突然传来雷鸣般的诵读声,却是国子监诸生聚集在金水桥畔,齐诵《孟子》全文。郑辰惊觉,这正是前日被李玄龄 “建议” 删改的章节,此刻却从典籍中自行显形,在殿顶聚成 “民贵君轻” 的金色大字。
第二折 窃经现形:妖修原是墨中魔
郑辰猛醒,手举笏板指向李玄龄:“妖邪竟敢冒充朝臣!我朝言官笏板,上承天宪,下察秋毫,岂容你等玷污!” 但见笏板金光大作,竟将李玄龄的袍服撕裂,露出其下缠满咒文的鳞甲之身 —— 正是修罗族 “墨喉使者”,专以篡改典籍、扭曲圣意为能事,其口中更藏着截教 “颠倒言灵幡” 的残片。
“哈哈,人间帝王若信谗言,便是最好的阵眼!” 墨喉使者仰天怪笑,挥袖间抛出无数 “谗言黑雾”,每一团雾气中都浮现出历代奸臣的虚影:赵高指鹿为马、李林甫口蜜腹剑,竟都是被修罗族以邪法操控过的魂灵。黑雾扑向朱棣,皇帝眼神顿时迷茫,手按剑柄竟要斩向郑辰。
“陛下岂忘太祖皇帝‘广开言路’之训?” 郑辰不退反进,笏板上 “直言无隐” 四字化作四道金绳,缠住黑雾中的奸臣虚影;又有其他言官纷纷举起笏板,板面所刻 “谏臣” 二字连成光网,竟是当年道衍和尚布下的 “言官护世阵”。只见海瑞的祖上、洪武朝御史韩宜可的虚影在阵中显现,手持《大明律》怒喝:“妖邪敢乱圣听,先过我等笔锋!”
第三折 笏板镇魔:忠言如剑破邪祟
墨喉使者见势,取出偷来的《永乐大典》残页,以血咒篡改其中记载:“看我将‘郑和下西洋’改成‘劳民伤财’,将‘靖难之役’写成‘谋逆弑君’—— 人间史书若毁,圣心何能不惑?” 残页上的字迹如活物般扭曲,竟要覆盖奉天殿内的《太祖实录》石碑。
“住口!史书自有公论,岂容尔等泼墨!” 郑辰将笏板往地上一顿,地面竟浮现出从屈原投江、比干剖心到方孝孺血书的忠良影像,每一道身影都化作笔锋,在虚空中重写被篡改的典籍。更妙的是,国子监诸生的诵读声化作 “浩然正气”,顺着金水河涌入殿中,将《永乐大典》残页上的血咒一一冲刷。
截教金鳌岛的 “言伪辩真使” 此时现身,祭起 “舌灿莲花幡”,竟让墨喉使者的谗言化作动听的仙乐:“陛下,言官皆为沽名钓誉之辈,不如尽废谏院,独尊仙术……” 话音未落,郑辰的笏板突然发出钟磬之音,正是《尚书》中 “明目达聪” 的圣训显灵,将妖言震得粉碎。
第四折 圣心归正:万言血书照青史
战至酣处,墨喉使者竟扑向龙书案,欲直接啃食皇帝的 “天子气”。郑辰来不及多想,咬破指尖,在笏板上疾书《谏太宗十思疏》,血字腾空化作魏征的虚影,手持 “犯颜直谏” 金盾,将妖修挡在三尺之外。其他言官见状,纷纷以血润笔,在各自笏板上写下历代名臣谏言:马周的《陈时政疏》、陆贽的《奉天论奏》,篇篇血书如利剑,直刺妖邪要害。
“原来…… 言官之阵,以‘忠’为阵眼,以‘谏’为剑锋……” 金鳌使者惊恐后退,却被殿外涌来的万千书生身影围住 —— 他们手持《论语》《孟子》,齐呼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竟将截教妖幡上的咒文震成齑粉。朱棣此时猛然惊醒,只见李玄龄早已现形为修罗族怪物,正被言官阵的光网困在中央。
“朕竟被妖邪迷了心窍!” 皇帝惊出一身冷汗,亲手取过郑辰的笏板,以朱砂笔在板背添刻 “从谏如流” 四字,顿时整个紫禁城金光万丈,奉天殿屋脊上的蟠龙竟活了过来,龙口大张吞尽残余妖雾。墨喉使者惨叫一声,手中的《永乐大典》残页自行飞回郑辰手中,字迹恢复如初。
尾折 言路长清:笏板常悬照九州
此战过后,成祖下旨重修谏院,在门前立起 “直言敢谏” 碑,将言官笏板正式封为 “护世灵器”。郑辰等言官发现,每当天下有妖邪欲惑圣心,笏板便会自动显出血书谏言,俨然成了人间正道的 “监察阵眼”。
截教通天教主在碧游宫听闻此事,对着 “万手护世图” 长叹:“当年吾等以阵图争雄,却不知人间言官以笏为剑、以笔为旗,每一道谏言都是活的阵纹。” 修罗族圣女则看着彻底碎裂的 “血舌咒鳞”,鳞面上竟刻着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的古训,方知最坚固的防线,从来是帝王纳谏的胸怀。
百年后,紫禁城的谏院遗址上,一块残碑仍在风雨中屹立,虽字迹斑驳,却依稀可见 “言官” 二字。每当有学子经过,便能听见当年郑辰等人持笏骂贼的声音,混着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在天地间回荡 —— 这声音,比任何仙法都更能震慑妖邪,比任何阵图都更能护持人间。
正是:
魔修窃经乱朝堂,言官持笏战贼强。
忠言化作千钧力,扫尽妖氛日月光。
喜欢黑衣沙门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黑衣沙门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