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时间。
洪兴核心成员均在露天位置就座,手执碗筷,面对桌上菜肴,大快朵颐。
新加入各堂口的成员聚在一起,兴奋地闲聊。
闲聊是拉近彼此关系的重要方式,但社团中真正的“吹水王”并非高层或骨干,而是各堂口的新晋会员。
这些新人是正式注册的四九仔,而非蓝灯笼。
所谓蓝灯笼,指未正式登记的会员,每月缴纳一定费用,由社团提供保护,从事普通营生。
香江的社团皆遵循此规。
蓝灯笼除去,余下的底牌才足以彰显社团的真实实力。
三圣宫前,设有一片用遮阳棚搭建的餐桌,专为各社团龙头准备。
纽壁坚、鲍富达、沈弼、包爵士等人此刻并不在外,而是在三圣宫内。
陆皇发特别吩咐人快马加鞭前往富豪食堂——福临门,点了一整桌菜肴,还向福临门老板预订了熬制数日的**佳肴**。
包爵士与纽壁坚、鲍富达交谈时,气氛融洽,毫无剑拔弩张之感。
他们津津乐道地为众人讲解桌上美食的由来,商界巨擘与社团领袖皆如此,生意越大,表面越是和气。
底下的人各自吹捧或攀附关系,而上位者则推杯换盏,畅饮叙情。
用过午餐后,庙祝拿出珍藏的茶叶请大家品茗。
“这里我最年轻,我来为大家泡茶。”唐俊摆出茶阵,将茶泡好后依次递给大家。
“沈先生。”
“谢谢。”
“包爵士。”
“唐先生,不必客气,请自便。”
包爵士挥了挥手,展现出随和的一面。
“谢谢唐先生。”
马志权中午与这些外国人以及包爵士共饮不少,道谢后拿起一杯茶一饮而尽。
接下来便是重头戏——唐俊这部分股权的归属问题。
包爵士果然财大气粗,思虑片刻后说道:“唐先生,我的报价是每股105元港币,你可以考虑一下。
纽壁坚先生,怡和那边怎么看?”
显然包爵士早有准备,他对纽壁坚的抬价并不担心。
纽壁坚刚要开口,唐俊已端起茶杯说:“包爵士,不必多言,我这部分股票就按每股105元港币的价格,卖给您吧。”
包爵士颇感意外,原本以为出身低微的洪兴龙头可能会趁机加价,却没料到唐俊如此干脆。
包爵士一时没反应过来,脱口而出:“你确定?”
纽壁坚立即表示:“唐先生,不妨听听我们的条件,我们可以出每股110元的价格!这2350万股,还能多卖一亿多港币。”
“多少股份?”陆瀚涛疑心自己听错了,身体微微发颤,连手指也不由自主地抖动。
陆皇发再次确认道:“2350万股九龙仓股票?当前每股价值100港币!”
包爵士笑道:“没错,阿俊手握这2350万股,总市值接近25亿。”
“25亿?”陆皇发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震颤。
“阿发!”陆瀚涛压低声音呵斥,尽管手中的拐杖因颤抖而晃动,他仍勉强挤出一丝笑意,“包爵士,抱歉,我们这些乡下来的人见识短浅。”
简直是天方夜谭!
25亿!即便陆瀚涛与陆皇发的资产都已过亿,但距离这个天文数字还有很大差距。
对他们而言,要让自己的财富翻上十倍,无异于登天之难。
然而,年仅21岁的唐俊竟然做到了!
想到这里,陆瀚涛忍不住看向身旁的女儿陆永渝。
“不必客气。”包爵士笑着回应后,转向唐俊说道,“唐先生,现在反悔还来得及。”
唐俊却笑着答道:“纽壁坚先生、鲍富达先生,抱歉,这部分股票我愿意以每股105港币的价格卖给包爵士。
即便你们出价到120港币,我也不会更改主意。
包爵士,请不要太过兴奋,我还有一个条件。”
“请说!”包爵士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唐俊温和地说:“我希望您能利用汇丰银行董事的身份,帮我牵线搭桥,促成我对和记黄埔的收购。
价格必须低廉。”
这才是唐俊出售股票给包爵士的真实意图!
七十年代初期,和记黄埔受股灾冲击,陷入经营危机。
1975年9月,汇丰银行注资并控股了和记黄埔。
如今,和记黄埔仍在汇丰的托管之下,作为香江四大洋行之一备受瞩目。
怡和虽为洋行之首,却非汇丰董事。
但包爵士是汇丰董事。
得知唐俊的条件后,沈弼、包爵士、纽壁坚皆感意外,未曾料想唐俊竟有收购和记黄埔的野心。
和记黄埔涉足海港工程、码头、零售及石矿场等领域,同时也拥有地产及相关地皮资源,不过这些地块大多不在核心区域。
尽管汇丰当前负责和记黄埔的运营,但管理如此庞大的企业并非易事。
即便在汇丰已出售多数子公司的背景下,和记黄埔依然处于低迷状态。
包爵士迅速意识到唐俊对这些非核心地段的地皮感兴趣,虽然价值有限却仍有盈利空间,于是当即承诺:“放心,我会充分利用汇丰董事的身份,全力支持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