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全国欢庆的日子,李博又被长老们给批评了。原因竟然是前段时间,李博与娄振华一起研究改良谭家菜的事,被长老们给知道了。
这可把长老们给气坏了,那时候粮食的事儿还没有结果呐,长老们愁的一天天的都睡不着觉。
可李博倒好,闭门研究起了官府菜。关键是还没做好保密工作,被人给告到他们这来了。
于是,长老们也没啥说的,他们就认为李博这是闲着了。在批评过李博后,就让他对前段时间交给他的工作,让他进行报告。
而李博好像早知道长老们要找他似的,待长老们一要报告,立刻从自己随身携带的包里,就取出来了一份报告。
报告里除了这次的阿三国行动没有包括进去之外,像是东南亚岛国的事情,事无巨细全部都汇报了上去。
厚厚的一摞报告,看的长老们直眼晕。这是干了多少事啊,简直了这是……。
这份报告里,李博还真就没有掺假,一点水分都没有,那个岛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方面面的尽皆在报告里有所体现。
最让长老们满意的就是汉语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官方语言。
这在这些年,周边国家纷纷去华国化,意图从根上,消除华国传统文化对那些国家的影响的时候,这个国家将汉语列为了官方语言,这事儿被李博给办的,简直让长老们老怀大慰。
事儿虽然办的好,可李博的惫懒也是让长老们头疼。三十岁的人了,一点进取心都没有,属牙膏的,挤一下出一点。
这不,长老们就又给李博派活了。你不是懒么,那就加担子。
这回给李博派的活,也是让李博头疼,长老们让他牵头进行全国的抗旱排涝工作。
这事儿说难也难,说轻松也好办。但就是看怎么做,要做到什么程度。
李博也是没有想太多,既然长老们的命令不能拒绝,那就接下来。可只要是李博接下来了。那就把它做好了。
于是李博就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召集了地质专家们,水利专家们和建筑专家们一起,开了几次研讨会。集思广益,对华国的现状畅所欲言。
接着李博就按照这几次研讨会的议论内容,在征求了各个专家的意见后,组成了南北两个工作组。
每一个工作组分成了六个工作队,进行了区域包干,责任到人,地域到市。
专门为他们开通了两部专线电话,一南一北。方便对情况进行上报,遇到事情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南方排涝的同时,还要适当的打井,做好抗旱的准备。北方在打井抗旱的同时,还要兴修水利,疏通河渠,修建水库。
李博负责坐镇北平,为各个组各个工作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缺人给人,缺物资调运物资,哪个地方不配合,那就处理哪个地方的领导,
总之就是一句话,灾情紧急,任何阻碍都是不被允许的,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有事儿,李博扛着。
至于什么亲临一线,亲身赴现场指挥,那是那些精神饱满,工作热情高涨,身体健康,肢体健全的人干的事儿。那与李博无关,他现在是半瘫子,一个坐轮椅的人。
有了李博的话,这两个工作组,这些个工作队,这些位专家们,那可真就是信心满满的,
他们可还就不信了,两千年前的李冰都能够干出都江堰来,两千年后的他们还能不如李冰。
大灾面前。地方上的各级领导那可真是全力配合,就算是他们认为不合理,但只要是工作组工作队提出来,那都是保质保量的给完成。
一个头铁的都没有,任谁都知道现在的华国属于非常时期,只有众志成城才能够排除万难,才能够遇难成祥化险为夷。
短短的半年时间,各地那都是捷报频传,各个工作队纷纷上报说工程完工,各地的排涝抗旱工作顺利完结。
口说无凭,李博可不相信红嘴白牙的报告。他在北平城直接就组织起了六支验收团队,别的没啥说的,那就是下去验收。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验收组同样都是包干到片,责任到人。任何一处水利工程事后出现问题,不但建设者要被追究责任,验收组也是同责。
李博在家里发布命令的时候,让陈雪茹听到了。
“博哥,这样是不是太苛刻了。”
李博听到陈雪茹的话,也是苦笑了一下,对着陈雪茹解释道,
“雪茹,不是我苛刻他们,而是一旦工程出差头了,连我也是要受到牵连的。人命关天,可来不得半点马虎。”
陈雪茹看着李博那头上已经冒出的白发,心疼的对李博说道,
“那博哥,下回长老们再给你派这种活,咱们就不干了,你这身体这样,还要操这个心,不值当的。”
李博听到陈雪茹这么说,也是笑了,一把搂住陈雪茹的腰,对着陈雪茹说道,
“雪茹,这辈子能够遇到你,是我最大的荣幸。”
还没等陈雪茹回话那,外面的门就被推开了,小雪站在外面就喊了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