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童的好奇心,徐慧珍他们还是愿意满足他的,就将前因后果都跟这小童说了一遍,这让小童听得是张口结舌。
他知道红星街道办的事可能与李博有关,没想到这事也与李博有关。他可真是更崇拜李博了。
当初在部队上,李博那就是传说,现在回地方了,依旧在不声不响的做着大事。
不过,这回他是来拜访李博的,单位还是有好些事情等着他那。于是他放下酒,拒绝了李博的挽留,他就离开了。
李博见他执意要离开,也就没有多做挽留,随后就要去送小童,被小童给拦住了。
李博有些无奈,只得让田丹代替他去送送小童,可他也是没有注意到田丹看向小童的眼神。
这天过后,这小童又连续来了多次。
还拿出来了一系列的计划书请李博过目,其中涉及到了红星街道办的方方面面。
李博一看也是知道了这小童的想法,看着小童那一手出色的硬笔书法,李博也是想起来了,这小童也是出身于书香门第。
当年的时候,也是一个热血少年,面对国仇家恨,不顾家里人的反对,毅然决然的跟着咱们的队伍走的。
在小童计划书里,李博看到了小童有着将红星街道越变越好的信心,李博决定支持一下自己的这个老部下。
当然钱物这些,李博是给他提供不了,可是对红星街道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李博努努力,还是能给小童拉来的。
至于街道改造需要的物资,李博提供不了,那不是还有红星轧钢厂那么。
在红星街道办辖区内,红星轧钢厂在这一片可是有着好些职工住宅的,有些是当初娄氏购置的,有些是建国后,由政府给红星轧钢厂划拨的,
总之让红星轧钢厂为街道建设给与一定的支援,想来红星轧钢厂是不会拒绝的吧。
于是小童就拿着市区两级政府的批复文件,去找红星轧钢厂了。
有着李博打的招呼,到了红星轧钢厂那里,小童就得到了李怀德的支持。
而有了李怀德的帮助,那见到书记厂长还是难事么。
就这样,小童不但获得了红星轧钢厂物资上的支持,
还在这次红星轧钢厂扩大再生产中,为红星街道办获得了1000名工人的推荐资格。
要知道现在已经是1958年了,公私合营都已经进入到了尾声。经过了长达十年的宣传,在人们心中,新国家新社会是广大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那些个企业不再是血汗工厂,不再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工具,工厂是工人们的工厂,工厂将不会随意开除工人,所以现在的工人名额很是抢手。
于是小童一回到街道办,一将街道办有红星轧钢厂推荐名额的事公布出来,街道办就立刻成为了菜市场。
不过小童也是很有心机的,他并没有一次将推荐名额都拿出来。而是先拿出来了一半名额,同时为名额设了一个基础线,只有满足了条件的人才能够获得推荐。
一是看成分,同等条件下,成分越好越优先。
二是看文化程度,同等条件下,文化水平越高越优先。
三是看年龄,要求十六岁到三十岁之间,有一技之长的优先。
这三个要求一经提出,那报名的人数一下子就少了大半。随后街道办又在报名的人里,优中选优为红星轧钢厂挑选出五百名工人,为红星轧钢厂送了过去。
红星街道办为红星轧钢厂提供的人实在是太优秀了,又红又专不说,还个顶个的有文化,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够直接上岗从事相关的简单技术工作。
这实在令红星轧钢厂大为满意,随即小童就又从红星轧钢厂,获得了一千名工人的推荐名额。
随后,小童就在街道办的辖区内挑选起了贫困户家庭的人,这次街道办挑选的都是家庭妇女,毕竟这么大的红星轧钢厂也是需要后勤人员的,
虽说还是那三项要求,不过小童还是适当的进行了放宽。
不过这次小童提交的人员名单,没有被红星轧钢厂接受,至于理由当然是红星轧钢厂消化不了这么多的妇女,没有那么多的岗位进行分配。
这种情况,李博给小童分析过,小童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随即小童就拿出来了应对方案,红星轧钢厂现在能接收多少就接收多少,
剩余的这些人,将由街道办与轧钢厂合作开办幼儿托管所和职工厂外食堂来消化来解决,
也就是街道办出场地出房子,轧钢厂给解决编制和待遇,挂轧钢厂名头,算轧钢厂的产业。
这一变通的方法一经被红星轧钢厂和红星街道办联手推出,直接就风靡了整个北平城,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采用了这一模式,这个模式也被称为了“红星模式”。
接着小童就是为街道办事处的内部人员开了一个方便,让他们各家推荐两个亲属前来,走街道办的推荐名额,不过谁推荐的谁担保,街道办不背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