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供销社大院里,沈默轩踩着积雪跟着王科长走进仓库。空气中弥漫着布匹特有的浆糊味,成捆的土布整齐码放,最上面那匹的边角露出半寸靛蓝色——正是红星纺织组的产品。王科长搓着冻红的手,哈出的白气在眼镜片上凝成白雾:"沈厂长,省供销社点名要你们的彩色布,"他揭开帆布,露出底下色泽艳丽的布料,"全年订单十万匹,能接吗?"
沈默轩的心跳陡然加速,十万匹意味着需要消耗全年70%的灵泉储备。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玉佩,感受着空间内灵泉的波动——虎娃的"雨灵引"阵法虽已稳定,但突然翻倍的产量仍有暴露风险。"王科长,"沈默轩故意犹豫,"彩色布工艺复杂,染料供应可能跟不上......"
王科长从棉袄内袋掏出封信,信封上盖着省革委会的红章:"这是特批的染料配额,"他压低声音,"省领导说了,这是政治任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沈默轩接过信封,看见上面写着"鲁桑染料专用",心中暗喜——这正好为灵泉棉纱提供了官方背书。
回到公社,沈默轩立即召开核心会议。沈秀兰摊开纺织组的人员名册:"现有织机二十四台,熟练女工六十人,就算三班倒,也完不成十万匹的量。"沈默诚拍着大腿:"那就扩招!公社有的是闲着的妇女,正好解决就业问题。"虎娃却皱眉:"沈叔,扩招意味着更多人接触灵泉棉纱,风险太大。"
沈默轩点头,转向虎娃:"你能不能在空间里仿制几台改良织机?"少年眼睛一亮:"古籍里有'机巧术'的记载,说不定能造出半自动织机!"他掏出随身携带的羊皮纸,上面画着从石壁符文破译的织机图纸,"不过需要抗虫松木和黄铜部件,这些材料......"
"我来搞定。"沈默诚一拍胸脯,"县木材厂有我以前的工友,黄铜可以从黑市换。"他顿了顿,"赵铁柱那小子最近表现不错,要不要让他负责设备运输?"沈默轩沉吟片刻,最终点头——赵铁柱自母亲病愈后,确实值得信任。
仿制织机的工程在空间深处秘密进行。虎娃带着几个亲信社员,按照古籍图纸切割抗虫松木,沈默诚则通过老周的渠道,用灵泉蜂蜜换来了黄铜管材。当第一台半自动织机在空间里组装完成时,虎娃转动摇把,织机发出规律的"咔嗒"声,棉纱自动穿梭,效率比手工织机提高了三倍。
"沈叔,快看!"虎娃兴奋地指着织机,"这样一来,只需要原来三分之一的人手,就能完成订单量。"沈默轩摸着光滑的抗虫松木机架,心中感慨——如果不是空间的秘密,这样的技术革新根本无法实现。他突然想起古籍中的"器灵"之说,或许这些织机真的能与灵泉产生共鸣,成为沈家的守护之物。
纺织组扩招的消息传开后,报名的妇女挤满了公社大院。沈秀兰亲自把关,挑选了四十名年轻力壮、口风严实的社员,虎娃则负责培训她们识别灵泉棉纱和普通棉纱。"记住,"虎娃举起两种纱线,"发白的是普通纱,发透的是......"他突然停顿,"是供销社特供纱,只能用于彩色布生产。"
新织机到位的那天,沈默轩特意安排了"技术革新发布会"。王科长带着县革委会的领导前来,看着半自动织机飞速运转,脸上露出震惊的神色:"沈厂长,这是......"沈默轩早就备好说辞:"这是我们根据老织机改良的'红旗一号',"他指着机身上的红色五角星,"所有零件都是社员们自己攒的,没有花公社一分钱。"
革委会领导握着沈默轩的手,激动地说:"这就是自力更生的典范!"他转头对随行的记者说,"一定要好好报道,让全县都学学红星纺织组的创新精神。"沈默轩趁机递上灵泉染色的围巾:"领导辛苦了,这是我们的新产品,保暖效果特别好。"领导接过围巾,围在脖子上连连称赞。
然而,就在生产如火如荼进行时,县商业局突然以"消防隐患"为由,要求纺织组停产整改。沈默轩看着查封通知,冷笑一声——又是邻村纺织组的小动作。他连夜拜访县公安局局长,用灵泉泡制的药酒换来了"消防验收合格"的批文。当商业局的人再次来时,纺织组的消防水箱里装满了灵泉水,而暗道入口被伪装成了检修口。
"沈厂长,你这水箱怎么这么沉?"检查人员拍了拍水箱。沈默轩笑着递上烟:"里面装的是盐水,防结冰的,"他故意岔开话题,"您看这灭火器,都是从省城买的最新款。"检查人员被烟呛得咳嗽,匆匆看了两眼就离开了。
十万匹土布的交货期越来越近,沈默轩每天都要进入空间查看灵泉储备。虎娃的阵法已经能稳定产出灵泉,但随着使用量增加,空间内的时间流速似乎发生了变化——外界一天,空间内却过去了两天。这个发现让沈默轩既惊喜又担忧,惊喜的是灵泉再生速度变相加快,担忧的是空间的秘密可能因此产生新的变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