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雷鸣”级潜艇静静停泊在港口深处,漆黑的艇身几乎与海水融为一体,艇首的声呐罩泛着幽光,宛如伺机而动的深海巨鲸。
潜艇长120米,配备最新的隐形涂层和静音推进系统,足以躲过美军的声呐网。艇内装载了十二枚巡航导弹和四具鱼雷发射管,火力足以摧毁一座小型城市。
潜艇指挥官站在甲板上,棕色军服被海风吹得猎猎作响,目光注视着远方的海平面。他的脸庞布满风霜,左颊一道刀疤在月光下格外狰狞,眼神格外锐利。
他的手指轻点,思绪却在潜艇货舱内的“货物”上——天秤的恐怖力量,让他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兵都感到一丝寒意。
运输车队抵达港口,密封舱被迅速转移到潜艇的货舱内。主舱被安置在特制的隔离舱室,周围环绕着三层电磁屏蔽网,舱室墙壁镶嵌着数十个传感器,实时监控天秤的生命体征和动能波动。
监控屏幕上,她的血红瞳孔微微转动,纤细的手指在营养液中轻轻颤动,仿佛在梦中握住了无形的利刃。
复制人的舱体被固定在货舱另一侧,士兵们小心翼翼地操作,防护服下的汗水滴落在金属地板上,发出轻微的叮当声。
潜艇指挥官亲自检查了每一道工序,确认无误后,他通过加密通讯向尤里汇报:“大人,货物已装载完毕,潜艇将于一小时后启航。”
尤里的声音从通讯器中传来,低沉而冰冷,带着一丝戏谑:“很好,维持静默航行,避开美军的声呐网,直奔美国东海岸。记住,天秤是我们的王牌,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是!”
指挥官敬了个礼,转身下令潜艇进入静默模式。引擎的轰鸣被降到最低,螺旋桨缓缓转动,潜艇如幽灵般下潜,消失在波斯湾的深海中。
艇内的灯光调至暗红色,士兵们屏息凝神,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压抑。导航官紧盯声呐屏幕,指尖在控制台上飞舞,实时调整航线,避开美军航母战斗群的探测网。
潜艇沿着预定的隐秘航线,穿过海峡,进入印度洋,最终驶向大西洋,目标直指美国东海岸。
与此同时,华盛顿特区的白宫玫瑰园内,一场盛大的演讲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克林顿的民意支持率因战争的持续失利跌至历史低点,国内反战游行如野火燎原,波士顿、芝加哥、洛杉矶的街头挤满了愤怒的抗议者,高举“停止战争”“带我们的孩子回家”的标牌。
《纽约时报》的头条斥责政府无能,CNN的评论员24小时滚动播报前线的惨败,民意如沸腾的岩浆,随时可能吞噬白宫。
为了挽回颓势,克林顿决定发表一场全国电视直播的演讲,承诺“将战争进行到底,彻底消灭哈里发的威胁”。
玫瑰园内,工作人员忙碌地布置讲台,鲜红的玫瑰在阳光下娇艳欲滴,国旗与总统徽章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音响师调试麦克风,发出刺耳的啸叫,旋即被迅速调整。记者们早已架好摄像机,镁光灯闪烁,数十家媒体的转播车停在白宫外,信号塔高耸入云。
安全人员在花园四周巡逻,狙击手隐匿在白宫屋顶,手中握着狙击步枪,目光扫视四周。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记者们的低语和设备的嗡鸣交织成一片。
克林顿站在化妆间内,化妆师为他扑上薄粉,掩盖眼角的疲惫和深深的眼袋。他的深蓝色西装笔挺,领带却微微松垮,透着一丝掩不住的倦意。
顾问团队围在身旁,递上一份厚厚的演讲稿,字里行间充斥着鼓舞人心的措辞:“自由的扞卫者”“正义的胜利”“美国的坚强”。
克林顿翻了翻演讲稿,嘴角勾起一抹苦笑,眼中却没有一丝笑意。他知道,这些空洞的口号无法掩盖前线的尸山血海,也无法平息国内的愤怒。
这场战争早已不是为了正义,而是为了保住美国霸权,为了军工巨头和华尔街资本家的利益。他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能掌控这场棋局。
“总统先生,时间差不多了。”
首席顾问低声提醒,手中握着一杯黑咖啡,眼神中带着几分不安。
克林顿点点头,整理了一下领带,深吸一口气,推门走向玫瑰园。他的步伐沉稳,脸上挂着标志性的微笑,挥手向记者们致意,镁光灯此起彼伏,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但他的内心却如同一片风暴肆虐的海洋,隐隐感到一股不祥的阴影正在逼近。他不知道,在遥远的大西洋深处,一艘“雷鸣”潜艇正载着厄普西隆的终极兵器,悄无声息地逼近美国东海岸。
天秤的血红瞳孔在密封舱内微微闪烁,狂暴的动能如火山般酝酿,等待着释放的那一刻。
杰达港的美军营地内,夜色深沉,沙漠的寒风卷着沙粒打在帐篷上,发出沙沙的低鸣,宛如死神的呢喃。
中尉杰克·卡森站在指挥帐篷内,手中握着指挥部下发的突袭命令,眉头紧锁,嘴角紧绷。
他的军服沾满沙尘,胡茬浓密,眼眶深陷,疲惫与愤怒交织成一片。他的连队只剩五十八人,病毒和毒素让半数士兵倒下,临时医院的病床早已爆满,呻吟声彻夜不绝。弹药储备仅剩三成,医疗物资更是捉襟见肘,碘酒和止血带成了比黄金还珍贵的东西。突袭哈里发的秘密设施?在卡森看来,这无异于送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