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缓缓坐回皮椅,揉了揉太阳穴,语气阴沉:“这不是暂时的问题,伍尔西。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1993年!我们刚刚赢得冷战,美国是这个星球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我们的国民相信,我们的军队无敌,我们的科技无人能及!海湾战争让全世界见识了我们的力量,萨达姆被我们揍得满地找牙!
如果现在让他们知道,一艘价值十亿美元的巡洋舰被一个少女徒手摧毁,我们的自信心会崩塌!
华尔街的股市会暴跌,国会那帮老家伙会把我钉在耻辱柱上!更别提国际社会——俄罗斯、英国、华夏,甚至那些小国,他们会怎么看我们?!”
伍尔西低头不敢吭声,心中却一阵苦涩。克林顿说得没错,九十年代的美国正处于巅峰,国民对国家的军事与科技实力有着近乎盲目的自信。
海湾战争的电视直播,让美国人亲眼见证了精确制导武器的威力,F-117隐形战机和“战斧”导弹成了家喻户晓的象征。
而现在,一个身份不明的少女,仅凭一己之力,就让这支无敌舰队蒙羞,这无疑是一记重拳,砸在了美国自尊心的最脆弱处。更糟糕的是,冷战刚结束,国际局势依然敏感,任何示弱的迹象都可能被对手利用。
克林顿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指了指桌上散落的文件:“说吧,还有什么?别告诉我这就是全部。”
伍尔西犹豫了一下,从公文包里掏出另一份文件,封皮上同样印着“绝密”二字,递了过去:“总统先生,这是另一份情报,关于大伊斯兰联盟的哈里发……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可能也具备类似的能力。”
克林顿皱着眉头接过文件,翻开第一页,目光迅速扫过密密麻麻的文字。他的手指停在一张黑白照片上,照片中,一个身披黑色长袍、头裹黑色头巾的男人站在伊拉克卡尔巴拉山的岩石上,背景是漫天黄沙,远处隐约可见以色列空军的F-16战机。
照片下方附有一段描述:“1992年8月14日,以色列空军两架F-16战斗机向卡尔巴拉山发射两枚AGM-65‘小牛’空地导弹,目标为哈里发本人。
导弹在接近目标约五十米时突然偏转轨迹,坠入沙漠,未造成任何伤亡。目击者称,哈里发仅挥手即改变导弹方向,动作未见明显用力。”
克林顿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下巴上的胡茬,抬头看向伍尔西,声音低得像在自言自语:“你的意思是,这个哈里发也是一个超能力者?”
伍尔西点了点头,语气谨慎得像在走钢丝:“是的,总统先生。我们无法确认他的能力来源,但卡尔巴拉山事件并非孤例。
过去一年,哈里发的公开露面中,多次出现类似异常现象——包括干扰信号、导致人群情绪失控,甚至有未经证实的情报称,他在麦加禁寺附近令一名持刀刺客当场瘫痪,像是被某种无形力量控制。”
克林顿的眉头越皱越紧,目光重新落回文件,翻到下一页,上面是一份分析报告,标题赫然写着:“哈里发与印度洋未知少女的潜在关联”。
报告中写道:“大伊斯兰联盟近年来在科技与军事领域的投入异常庞大,军费估算达400亿美元,远超其公开石油收入。
卫星侦察显示,沙特境内利雅得以南的沙漠深处,出现三座无法识别的大型设施,占地约12平方公里,疑似地下实验室或军事基地。
结合印度洋事件与卡尔巴拉山事件,分析认为,哈里发可能掌握了一种超常规技术,或与未知少女的能力存在关联。”
克林顿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你是说,那个少女是哈里发一手培养起来的?”
伍尔西咽了口唾沫,声音更加低沉:“我们只能这么推断,总统先生。印度洋事件的少女展现了与哈里发相似的非自然能力,且行动精准,明显经过高度训练。
我们的情报分析团队认为,她可能是大伊斯兰联盟某种秘密项目的产物,或许是哈里发的直接部署。”
克林顿沉默了。他的手指缓缓敲击着桌面,发出轻微的“嗒嗒”声,眼神却越发阴郁。
办公室内的气氛压抑得几乎让人窒息,座钟的滴答声仿佛在放大每一秒的沉重。窗外隐约传来白宫警卫换岗的脚步声,夹杂着远处游客的喧哗,却无法打破室内的死寂。
良久,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冰冷:“如果是真的,这个哈里发比我们想象的要危险得多。他不仅威胁中东的稳定,甚至可能威胁全球秩序。
一个能挥手偏转导弹的家伙,再加上一个能摧毁巡洋舰的少女……这不是我们能用常规手段对付的敌人。”
伍尔西试探着问道:“总统先生,我们是否需要调整对大伊斯兰联盟的政策?比如……加强波斯湾的军事部署,或者尝试通过外交渠道接触哈里发?”
克林顿冷笑一声,摆摆手:“外交?跟一个能挥手偏转导弹的家伙谈外交?你觉得他会把我们放在眼里?至于军事部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