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平衡权力,避免独断专行,库马尔下令维拉迪摩将军从苏军阵营中挑选一批政治觉悟高、行政能力强的骨干组建印度共产党,作为辅助力量,赋予其参政议政的权力,负责监督印度共和党的施政,并在地方选举中提名候选人。
维拉迪摩推荐了生产建设兵团的政委伊万诺夫,一位精通行政管理、曾在苏军后勤部门任职的上校,担任印度共产党筹备委员会主任。
伊万诺夫与库马尔连夜商讨,敲定了印度共产党的党纲,强调土地改革、工人权益与反腐倡廉,力求吸引中下层民众支持。
两党框架初成,库马尔召集家族成员与各阵营英雄,在总理府会议室展开激烈讨论。父亲阿伦担忧单党执政可能引发国际社会质疑,二叔维克拉姆则认为,只要经济与民生改善,合法性自会水到渠成。
鲍里斯粗声粗气地说:“管他什么议会不议会,我们可是军政府,一梭子下去,谁敢不服?”
最终,库马尔拍板:印度共和党为主导,印度共产党为辅助,五年内不设议会,待新宪法起草完成后,再逐步开放地方选举。
而掌控印度全境只是第一步,新政府的合法性与国际认可才是真正的试炼。库马尔深知,印度作为南亚大国,其政权更迭牵动全球神经,各国态度将直接影响新印度的外交与经济前景。
他指示黑莲花整理原政府派驻海外的外交人员名单,共计127名大使与领事,分布在联合国、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关键国家。召回这些人员需与各国逐一磋商,避免外交真空引发混乱。
库马尔亲自撰写外交照会,宣布新印度政府的成立,并承诺保护外国公民与企业利益,邀请各国派遣观察员监督新德里局势。
同时,他组建了一支由20名精通英语、法语、俄语的外交官团队,携带新印度的外交政策说明,奔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华盛顿、伦敦、莫斯科等地,展开游说。
外交官们特别强调新印度反腐、平等、发展的执政理念,试图扭转国际社会对“叛乱上位”的负面印象。
各国反应不一。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对新德里局势表示“关切”,但未明确否认新政府合法性,暗示愿在观察后决定是否建交。
英国外交部态度谨慎,称需等待联合国评估,但私下通过商会对新印度投资环境表达兴趣。
俄罗斯最为积极,总统特使在莫斯科会见新印度外交官,承诺支持新政府在联合国席位,并暗示可提供能源与军火合作。
中国外交部保持低调,仅表示“尊重印度人民选择”,但通过香港商人与新印度接触,探讨基建项目的设立,还对生产建设兵团的那位中国团长表示了十足的兴趣。
联合国安理会则计划于1993年5月召开特别会议,讨论新印度席位归属,库马尔已派黑莲花前往纽约,协调非盟与亚太国家支持。
为确保外交顺利,库马尔下令释放滞留新德里的外国使节与记者,安排专机送其回国,并附赠印度手工地毯与香料礼盒,展现善意。
定都问题也需尽快拍板。库马尔召集家人与各阵营英雄,在总理府二楼会议室展开讨论。
新德里作为旧行政中心,拥有完善的政府大楼群、通信网络与国际机场,城市规划科学,容纳数十万行政人员绰绰有余。
孟买虽是经济枢纽,但贫民窟遍布,交通拥堵,行政设施不足,若迁都,需耗费数亿卢比搬迁机构,且可能引发南北地区矛盾。
父亲阿伦主张留在新德里,认为其象征意义重大,能强化新政府正统性。二叔维克拉姆补充道,孟买的港口优势可通过经济特区弥补,无需迁都。三叔阿贾伊打趣说:“新德里这总理府的椅子坐着都比孟买舒服!”
维拉迪摩与库可夫则从军事角度分析,新德里的内陆位置便于防御,且铁路网发达,便于调动部队。普丽蒂提出,孟买的公共卫生与治安问题需多年治理,不如先在新德里扎根,再扶持孟买发展。
库马尔权衡各方意见,结合《红色警戒》系统的数据分析,最终决定定都新德里。他宣布,孟买将设立“南亚经济特区”,享受税收减免与外资优惠,重点发展金融、航运与高科技产业,五年内投资规模预计达50亿卢比。
新德里则作为政治与行政中心,优先翻新政府建筑,增建医院与学校,改善低种姓社区环境。
一周后,新德里中央礼堂张灯结彩,焕然一新。金色穹顶下,印度三色国旗迎风飘扬,礼堂外铺设红毯,两侧站满身着深绿色军装的卫兵,手持步枪,目光如炬。
礼堂内,300名外国使节、记者与社交媒体代表济济一堂,镁光灯闪烁如星,镜头对准中央讲台。
库马尔身着定制的深绿色军装,缓步登台。他轻轻拍了拍麦克风,沉稳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全场,清晰而有力:“女士们,先生们,印度同胞与国际友人,我是库马尔·瓦德瓦,新印度的领袖。今天,我站在这里,向世界宣告:一个崭新的印度共和国已然诞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