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涵盖小学至高中课程,配备现代化的教室、图书馆和操场。
落成当天,库马尔亲自剪彩,宣布集团职工的孩子可免费入学。若孩子考上大学,他承诺提供一笔5000卢比的奖金,并资助其完成大学学业。
学校不仅服务于职工家庭,也向其他印度人的孩子开放。库马尔设立了一项“光明助学基金”,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资助。申请条件严格:家庭年收入不得超过2万卢比,且需提交证明材料。资助款项只能用于学费与书本费,若发现挪作他用,将立即终止资助,且该家庭永不得再次申请。
这一条款既保障了教育公平,也杜绝了滥用资金的可能。
开学第一天,光明学校迎来了数百名学生。职工的孩子穿着崭新的校服,脸上洋溢着笑容。贫困家庭的孩子则小心翼翼地捧着新课本,眼里满是憧憬。一名名叫拉维的男孩,父亲是矿石精炼厂的工人,母亲早逝。他站在校门口,低声对身旁的同学说:“我爸说,只要我考上大学,瓦德瓦少爷会帮我读书。我一定要努力!”他的语气中满是坚定。
改革的冲击仍在持续。孟买街头,失业者与新贵的对比愈发刺眼。外资企业的高楼拔地而起,底层民众却在高昂的生活成本下苦苦挣扎。
然而,瓦德瓦家族的举动却如同一道光,照亮了部分人的生活。客服服务中心的即将落成,将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科技医院的开放,缓解了普通民众的医疗压力;光明学校的建成,则为下一代铺就了希望之路。
夜幕降临,库马尔站在基地指挥塔顶层,俯瞰着灯火通明的孟买。首席异教站在他身旁,黑袍在夜风中微微摆动,沉默地注视着屏幕上的资源数据。库马尔转头看向他,示意异教递过来数据板。
异教微微点头,手指轻点屏幕,调出一份详细的计划表。他的一如既往的沉默,却透着无与伦比的效率。
库马尔满意地点了点头,心中暗道:“改革的浪潮是挡不住,但我能成为其中的弄潮儿。”
远处,孟买的灯火在夜色中闪烁,喧嚣与混乱交织。而在这片土地上,瓦德瓦家族的崛起,已然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察觉到时代改革的浪潮愈发汹涌,首席异教站在指挥塔内,目光如刀般锐利,凝视着放置在控制台上的马哈拉施特拉邦行政地图。
地图上的每一个行政区、每一座城市都在他的注视下清晰可见,孟买的灯火如繁星闪烁,浦那的工业区隐约可见烟尘,而那座象征邦政府最高权力的首席部长官邸,则被他用手指轻轻点中,标记为鲜红色的焦点。
改革的冲击正在重塑这片土地的权力格局,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社会的不平衡交织成一幅混乱的画卷。
异教敏锐地察觉到,若想让库马尔在这场风暴中不仅站稳脚跟,还要成为主导者,仅仅依靠经济扩张与基地建设已远远不够。
他需要更深层次的控制——政治上的绝对掌控。而他的目光,已牢牢锁定了马哈拉施特拉邦名义上的最高官员:首席部长。
异教站在控制台前一动不动,兜帽下的幽光眼眸微微闪烁,透着一股深不可测的冷意。他深知,若能将首席部长变为自己的爪牙或喉舌,库马尔的扩张将如虎添翼,无论是土地收购、政策倾斜还是军事行动,都将畅通无阻。
然而,一个棘手的难题却横亘在他面前——他手中并无可直接操控人心的心灵部队。
厄普西隆阵营虽以尤里的心灵控制技术闻名,但异教他自己的心灵能力却显得过于原始而粗暴。
他曾尝试过用精神力侵入普通人的意识,结果往往是目标要么彻底崩溃,变成口吐白沫的疯子,要么大脑一片空白,沦为毫无用处的废人。
对首席部长这样的人物施加这种手段,显然不可行——异教需要的不是一个傻子,而是一个能听命行事、同时保持表面正常的傀儡。
他站在原地,沉默地盯着地图,手指在控制台上轻轻敲击,节奏缓慢而规律,仿佛在用这种方式梳理思绪。指挥塔内的空气凝重而寂静,只有远处战车工厂传来的低沉轰鸣隐约可闻。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首席部长的资料——此人名叫阿肖克·帕蒂尔,五十多岁,政治手腕老辣,靠着家族背景与贿赂爬上高位,却也因此树敌无数,私生活更是丑闻缠身。异教的目光微微眯起,他知道,这样的人既有弱点可抓,也有欲望可利用。
片刻后,他的敲击停了下来,手指悬在半空,随后缓缓指向地图上首席部长官邸的位置。
他没有开口,只是转头看向一旁的马尔翁。马尔翁的身影模糊地站在阴影中,裹着黑色紧身作战服,面罩下的眼神冷冽如冰。异教的目光与他短暂交汇,随后微微点头,伸出手在控制台上划出一条隐秘的路线,从基地到孟买市区,再到官邸的后门。
这条路线避开了所有监控点与巡逻岗哨,显然是早已计算好的潜入路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