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朝堂瞬间沸腾起来。众大臣们纷纷站起身来,神色焦急,议论声此起彼伏,整个朝堂乱成了一锅粥。范增本就脾气火爆,此刻更是气得胡须乱颤,只见他 “嗖” 地一下站起身,双手用力一拍桌子,“砰” 的一声巨响,震得整个朝堂都微微一颤,桌上的笔墨都跟着晃动起来。他怒目圆睁,大声吼道:“羽儿,我不管你如今贵为皇帝,现在我是以亚父的身份跟你说话!我孙子绝不能亲领大军上前线!你要是敢把他派到那危险之地,看我不揍你!咋地,就为了锻炼孩子,你连江山社稷都不顾了?万一御儿在前线出了什么意外,你让我这老头子怎么办?难道要我白发人送黑发人?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点道理你都不懂?神机营如此重要,关系着我大楚军队的未来,绝不能轻易上战场,依我看,作为楚国的礼仪卫队才是正途。要不,你把神机营将领换人,或者给御儿派个得力副手,总之,御儿绝不能上战场,想都别想!” 范增满脸通红,情绪激动得难以自抑,眼睛瞪得滚圆,死死地盯着项羽,那眼神仿佛要将项羽看穿,看看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何如此固执地要让自己的孙子涉险。
萧何见此情形,连忙上前一步,拱手行礼,神色诚恳,语气中满是担忧地说道:“陛下,范老所言极是。太子殿下乃国之储君,肩负着楚国未来的重任,关乎着我大楚江山的传承与兴衰。前线战事瞬息万变,危机四伏,险象环生,实在不宜让太子殿下涉险。即便要锻炼太子殿下,也可从长计议,选择更为稳妥、周全的方式,切不可贸然让太子殿下置身于危险之中。”
张良微微皱眉,轻摇手中羽扇,那羽扇的扇动仿佛也带着一丝忧虑,神色凝重,缓缓说道:“陛下,神机营作为我大楚精心打造的新式精锐,其训练与运用关乎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太子殿下若亲赴前线,万一有个闪失,不仅会让我大楚失去一位优秀的储君,还可能动摇军心民心,影响我大楚的稳定与发展。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谨慎抉择。”
韩信双手抱胸,沉思片刻后,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臣理解您想锻炼太子殿下的良苦用心,但战争绝非儿戏,那是生死较量的修罗场。神机营虽强,可战场形势复杂多变,充满了未知与危险。若太子殿下在军中,将士们难免会因担忧太子安危而分心,无法全身心投入战斗,这对作战极为不利,甚至可能影响整个战局。”
面对众人的劝谏,项羽神色凝重,目光坚定如磐石,仿佛一座巍峨的高山,屹立不倒,任他风吹雨打,都无法动摇其决心。他缓缓站起身,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在大殿中踱步。每一步落下,都仿佛踏在众人的心上,让人心生敬畏,那脚步声在寂静的朝堂中回响,仿佛是命运的鼓点。他的声音低沉却充满了力量,仿佛从九幽地狱传来,却又带着无尽的希望:“亚父,诸位爱卿,朕明白你们的担忧,你们皆是为了我大楚的未来,为了朕的儿子着想。但朕也有朕的考量。我等百年之后,楚国江山将交予下一代。若这帮孩子从未经历过风雨的洗礼,又怎能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大好河山?我们当初为何起义?不正是因为底层官员腐败,压迫百姓,帝王不了解民情,不懂军事,只知玩弄权术,御人而不治世,却忘了为天下苍生负责吗?如今朕既已坐拥江山,便要承担起这份责任,明白百姓的需求,知晓士兵的疾苦,为这天下苍生撑起一片天,打造一个太平盛世。我项羽的儿子是人,百姓的孩子难道就不是?他们能为了国家舍生忘死,我项家子弟又有何不可?世上没有万年的王朝,可华夏复兴之火,却需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朕要让项御去军队,去基层,去了解民间疾苦,去感受士兵的热血与艰辛,唯有如此,他将来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明君,带领大楚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项羽目光炯炯,望向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楚国光明灿烂的未来,那未来中,楚国疆域辽阔,百姓安居乐业,军队战无不胜,四方来朝,楚国的威名传遍天下。
这时,项御也站起身来,他身姿挺拔,犹如一棵茁壮成长的青松,虽年纪尚小,可眼神中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坚毅与成熟。他恭敬地向众人行礼,动作标准而优雅,那姿态仿佛经过了千锤百炼。声音清脆却又坚定地说道:“祖父,各位叔叔伯伯,父皇所言极是。御儿也渴望深入军队,走进百姓之中。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真正懂得百姓的艰辛,知晓士兵的需求。在这过程中,御儿不仅能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还能为楚国的未来积累宝贵的经验。御儿不怕吃苦,更不怕危险,御儿愿为大楚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哪怕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项御的声音在朝堂中回荡,字字句句都透着坚定的决心,让众人不禁对这位年轻的太子刮目相看,仿佛看到了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