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初辟,混沌未分,清浊二气交融,衍化出三十三天外一片玄奥之境。无名洞府悬浮于太虚之上,府前青萍缭绕,瑞气千条,正是混元无极大罗金仙易教教主蔡佳轩证道之所。此时洞府外祥云翻涌,七彩霞光垂落,八道身影肃立云头,正是即将入门的亲传弟子。
为首之人乃一妙龄女子,身着素色襦裙,眉目温婉,正是昔日被嘉馨点化的黄豆豆。她怀中抱着一只白玉药鼎,鼎中灵气氤氲,隐约可见神农百草虚影流转——此乃嘉馨赐下的「太初药鼎」,专为她行医济世所用。黄豆豆身旁站着一憨厚少年,正是王二狗,他紧握一根粗粝竹杖,杖头绑着半片枯叶,却是当年随佳轩斩妖时所留,虽无仙气,却饱含人间烟火气。
其余六徒或持剑,或捧卷,或负琴,皆屏息凝神,望向洞府正门。但见朱漆大门缓缓开启,两尊石质童子分立两侧——正是蔡佳轩以混元之力点化的顽石灵童,手持一书 左曰「清尘」,右曰「洗心」,此刻皆手持玉笏,朗声道:「老师,师娘升座,新徒觐见!」
八人沿阶而上,每踏一步,足下便绽开一朵金莲。行至殿内,但见宝座之上,蔡佳轩身着青衫,腰悬雌雄寒光剑,温润如玉中自有一股大道威严;嘉馨则着月白长裙,发间九龙剑穗流光溢彩,端坐在青玉蒲团上,如姑射仙子临世,又似人间慈母般和煦。
「弟子黄豆豆、王二狗……参见师父、师娘!」八人同声拜倒,声如洪钟,却又含着几分青涩与紧张。
蔡佳轩抚掌而笑,道:「吾观尔等皆具慧根,与吾易教有缘。今既入吾门,当知修仙之道,非为长生不老,非为飞升成仙,乃为普度众生,勘破天道。」言罢,袖中飞出八枚玉简,化作流光落入弟子手中,「此乃《易经真解》,内藏天地至理,尔等需悉心研读。」
黄豆豆轻抚玉简,只觉一股暖流自指尖传入,脑海中浮现出无数草药图谱、医道精义,竟比当年嘉馨点化时更为清晰透彻。她抬头望向嘉馨,见其微微颔首,目中含着期许,不由得心中一暖,暗暗发誓定要不负师恩。
王二狗却对着玉简发愁,他自小家境贫寒,未曾读过几日书,莫说领悟天道,便是玉简上的字也认不全几个。佳轩见状,轻笑一声,屈指一弹,一道金光没入王二狗眉心,「此乃「开智符」,可助尔通晓文字。但切记,智慧非天赐,需勤加修持。」
王二狗只觉脑海中一阵清明,再看玉简,字迹竟变得清晰易懂,不由得大喜,连连叩首:「谢师父!弟子定当刻苦修炼,绝不偷懒!」
嘉馨见众人皆收了玉简,便起身道:「既入师门,需明规矩。吾易教不重繁文缛节,但有三戒:一戒杀生害命,二戒欺凌弱小,三戒背信弃义。尔等可记住了?」
「记住了!」八人齐声应道。
「好。」嘉馨微微一笑,「今日便先教你们入门功法。修仙之始,在于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尔等先盘膝而坐,随吾感应天地灵气。」
众人依言坐下,嘉馨玉手轻挥,殿内顿时升起一层薄雾,如牛乳般温润,正是她以大神通凝聚的「太初灵气」。黄豆豆只觉一股清气自鼻端而入,顺着经脉游走全身,说不出的舒畅;王二狗却皱起眉头,只觉灵气在体内横冲直撞,竟有些胀痛。
嘉馨见状,走到王二狗身旁,伸出纤纤玉手,按在他后心,轻声道:「莫慌,静下心来,以意导气,循任督二脉而行。」王二狗只觉一股暖流自背部传入,胀痛之感顿消,灵气竟乖乖顺着经脉流转起来。他不由得心生敬佩,暗道师娘果然神通广大。
如此教导半日,八人皆能初步感应灵气。嘉馨见天色不早,便命清尘、洗心引众人去厢房休息,明日再行讲道。待弟子们退下后,蔡佳轩走到嘉馨身旁,轻轻握住她的手,笑道:「夫人今日辛苦了。」
嘉馨摇头笑道:「不辛苦。见这些孩子资质各异,却皆有一颗向道之心,吾心中甚是欢喜。尤其是黄豆豆,她的医道天赋极高,日后必能在悬壶济世一道上大放异彩。」
「是啊。」蔡佳轩望向窗外,只见暮色四合,群星闪烁,「吾历经万劫,终成混元大道,如今开宗立派,收徒传艺,正是要将这济世之道传于后人。但愿这些弟子能不负所望,在这天地间走出一条别样的修仙之路。」
嘉馨点头称是,二人相视而笑,眼中尽是对未来的期许。却说八徒回到厢房,各自打坐修炼,虽疲惫却兴致勃勃。黄豆豆默念《易经真解》中的医道篇章,只觉每一句都蕴含着无穷妙理,越读越觉心明眼亮;王二狗则反复练习导气之法,虽笨拙却认真,累得满头大汗也不肯停歇。
次日清晨,众人齐聚大殿,嘉馨已在殿中设下一座「三才阵」,阵中摆放着金木水火土五种灵物。「今日教你们辨识五行灵气,」嘉馨言道,「天地万物,皆由五行构成,修仙者需能辨别五行,方能驾驭灵气,施展出种种法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