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 年的七月,天京被酷热笼罩,年年的战乱让土地荒芜,空气仿佛被火炙烤,只有早晚稍稍有一丝凉意。
地堡城的城墙上,星星点点的火把在夜风中摇曳。火光下,每隔百米才有一名巡夜的士卒。一名太平军将士,一边擦拭着额头不断冒出的汗水,一边望着密密麻麻的清军营帐,在心底默默祈祷:天父保佑,千万别在我当值的时候出乱子。
城主府的庭院中,萧有和眉头紧锁。天京闷热潮湿的气候让他精疲力竭,而肩头的责任更像一块千斤巨石,压得他喘不过气。地堡城在清军的围困下,虽然暂时未陷,但已岌岌可危。
萧有和带来的增援,让城内军民的士气短暂提振,但众人都明白,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平静,真正的危机还在后头。他深知,如果继续被动挨打,地堡城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一旦地堡城沦陷,城中军民也会遭受灭顶之灾,而天京城必将危在旦夕。
萧有和不甘心坐以待毙,眼神中满是忧虑。
突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支传奇军队的故事,那支军队通过三湾改编逆风翻盘,走向强大。他想起了橘子洲头的那个男人,眼神瞬间坚定起来。他暗自发誓,一定要效仿那支军队,整顿改编地堡城的军队,这是他真正能掌握的武装,他要为太平天国争取一线生机。
然而,改编之路困难重重。当萧有和提出效仿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时,他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这个党是什么?当他向众人阐述自己的想法时,大家先是一脸茫然,随后营帐中炸开了锅。
“什么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咱们一直都是听天王的,现在又搞这一套,这不是瞎搞嘛!”一位老将皱着眉头,满脸不悦地说道。看他的服饰,军衔应该是个司马。
萧有和耐心解释:“老将军,如今局势危急,只有这样,我们的军队才能更加团结,更有战斗力。”
“哼,我看你就是纸上谈兵,咱们这些老兄弟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还轮不到你一个毛头小子来教我们怎么打仗!” 老将依然不依不饶,“我看你就是想另立山头!”
这时,赖汉英站出来打圆场:“大家都别吵了,小王爷也是为了咱们能打赢这场仗,我看他的想法有道理,不妨听听小王爷的解释。”
于是,萧有和开始为大家介绍什么是党:“这个党并不是我萧有和独创的,古人说‘君子党而不群’,这里的党就是有共同利益主张的人。为了打赢这场战,我们需要有共同的理想,要知道为什么打这一战,为谁打这一战,只有明白了这些,我们才能拧成一股绳。”
在赖汉英的支持下,萧有和继续推进改编。他仔细甄别,将忠诚可靠、作战勇敢且具备组织能力的士兵挑选出来,任命为各级指挥官。赖汉英、曾水源、胡大胜和贺靖安等经验丰富的将领,被委以重任,负责不同作战区域与军事事务,成为地堡城军队的中流砥柱。
他也没有忽视基层士兵的潜力,从他们之中提拔了像汪白仁这样朝气蓬勃、充满冲劲的年轻人,赋予他们更多责任与权力。这一举动,不仅为士兵们打开了晋升通道,更如同一剂强心针,激发了全体士兵的斗志与上进心。
随后,萧有和大胆对军队进行缩编,将原本松散的编制整合为紧密协作的团体,大力充实基层连队力量。出乎意料的是,军队战斗力不但未削弱,反而显着提升。
然而,缩编过程中也遇到了阻力。一些军官因缩编失去了职位,心中满是不满。
“凭什么撤了我的职?我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一名被撤职的军官怒气冲冲地找到萧有和。
萧有和面色平静,耐心说道:“这是为了让我们的军队更有战斗力,你若有能力,在新的岗位上一样能发光发热。”
那人还是不服气:“你这就是过河拆桥,我不服!”
“不服也得服!现在是战时,一切以大局为重!” 曾水源在一旁厉声喝道。
那人见状,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愤愤离去。
萧有和深知,信念是军队的灵魂。他召集全体将士,声音激昂:“兄弟们,我们太平天国的创立,是为了推翻清廷腐朽统治,让天下受苦百姓过上平等富足的生活!如今天京城被围,但我们的信念绝不能灭。只要坚守,心中的火焰不熄,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他鼓励将士们交流,分享加入太平军的初衷与理想。一次次交流中,士兵们眼中重新燃起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炽热信念,无畏与期待在他们心中扎根。
军事训练是打造精锐之师的必经之路。尽管时间紧迫,萧有和还是亲自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清晨,第一缕阳光尚未洒下,士兵们已在城墙下整齐开跑,脚步声坚定有力,仿佛是地堡城不屈的心跳。攀爬城墙训练中,士兵们的身影在城墙上穿梭,锻炼着力量与敏捷。武器使用训练时,萧有和安排专业士兵对火炮、洋枪等武器进行详细讲解示范,每个动作、细节都反复强调,务必让士兵熟练掌握。两门珍贵的开花炮,更是组织专门炮组日夜操练,装填弹药、瞄准射击,每个环节都力求完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