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力、李逸风归国的消息在长安城里迅速传开,一时间,他们成了长安城的风云人物。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着他们在异国的奇妙经历,百姓们对他们充满了好奇和敬佩。
“听说了吗?王大力和李逸风从外国回来啦,据说在那边可威风了,把咱大唐的本事都亮出去了!”一个街头小贩眉飞色舞地跟顾客说道。
“真的呀?给快我讲讲,到底咋回事儿?”顾客迫不及待地追问。
这边人们聊得热火朝天,王大力和李逸风的府邸也热闹非凡。一大早就有各路文人雅士、能工巧匠登门拜访,都想听听他们在异国的见闻,顺便讨教些经验。
“王公子,听闻您在国外指导建造取水灌溉工具,那可是造福一方百姓的大好事啊。不知这其中可有什么特别的趣事?”一位工匠虚心请教。
王大力笑着说道:“趣事可多了去了。您是不知道,那边的工具和咱们大唐的差别可大了,我一开始改造工具,那真是状况百出。有个工匠把螺丝拧得太紧,螺帽都滑丝了,我还得重新给他换一个。还有一次,一只长得像猫又不是猫的奇怪动物突然跑出来,把工匠们吓得够呛。”
众人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这时,又有人问李逸风:“李公子,您教外国贵族诗词,那些金发碧眼的洋人,学起咱们大唐诗词来,是不是特别有意思?”
李逸风兴致勃勃地说:“那简直太有意思了!他们一开始发音那叫一个五花八门,把‘鹅’念得千奇百怪。有个贵族还把《静夜思》和《咏鹅》的诗句混在一起念,什么‘床前鹅鹅鹅,疑是拨清波’,差点没把我笑岔气。”
众人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就在大家聊得正欢的时候,孙小虎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手里还牵着一只猴子。
“你们都在这儿呢,我跟你们说,我这猴子现在又学会新本事了,能模仿人走路,一摇一摆的,可滑稽了。”孙小虎得意洋洋地说道。
说着,他对着猴子喊道:“小猴儿,给大家走一个。”猴子立马像人一样,一摇一摆地走起来,那模样惟妙惟肖,把众人逗得捧腹大笑。
“孙小虎,你这猴子可真是成精了。”王大力笑着说。
众人正笑得开心,房遗爱的下人突然来报:“王公子、李公子,房大人有请,说是陛下听闻二位归国,龙颜大悦,要在宫中设宴款待,顺便让二位给陛下讲讲在国外的事儿。”
王大力和李逸风一听,赶忙起身准备进宫。孙小虎一脸羡慕地说:“哎呀,你们能进宫给陛下讲故事,我也想去啊。”
王大力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下次吧,等你做出点大成绩,说不定陛下也会召见你。”
两人跟着下人来到宫中,宴席上,李世民笑容满面地看着他们。“二位此次出使异国,弘扬我大唐文化与技术,功不可没。快给朕讲讲,那边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王大力先起身,把在国外建造取水灌溉工具的过程,从工具改造的困难,到工匠们的趣事,详细地讲了一遍。李世民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
“嗯,不错,能将我大唐机关术传授出去,让他国百姓受益,这是好事。那诗词教学呢?”李世民转头问李逸风。
李逸风起身,把外国贵族学诗词时的各种搞笑场景讲了出来,李世民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些洋人学我大唐诗词,倒也有趣。看来我大唐文化,魅力非凡啊。”
宴席结束后,王大力和李逸风回到府邸。还没来得及休息,麻烦事儿就来了。
“王大力,不好啦!”一个工匠急匆匆地跑进来。
“怎么了?别急,慢慢说。”王大力安抚道。
工匠喘着粗气说:“您走之后,我们按照您教的方法,建造了一些取水灌溉工具,准备卖给周边村子。可他们说这工具虽然好用,但价格太贵,都不愿意买。您说这咋办?”
王大力皱着眉头思索片刻:“这样啊,咱们再核算一下成本,看看能不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一些价格。另外,也给他们讲讲这工具长期使用的好处,能节省多少人力物力。”
这边王大力刚解决完工具销售的问题,李逸风那边也遇到了麻烦。
“李公子,不好啦!”管家慌慌张张地跑进来。
“又怎么了?”李逸风无奈地问。
管家说:“您教诗词的事儿传开后,好多人都想跟您学诗词,可家里地方太小,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多人。而且,这些人里有不少是冲着您的名气来的,根本没什么诗词基础,教起来可费劲了。”
李逸风头疼地说:“这还真是个问题。这样吧,你去看看能不能找个大点的场地,咱们公开授课。至于基础差的,就从最基本的诗词知识教起。”
解决完这些事儿,王大力和李逸风刚想喘口气,孙小虎又带着他的动物们来了。
“王大力、李逸风,我想到一个赚钱的好主意。”孙小虎兴奋地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