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完之后,只见张梦瑶身姿轻盈地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缓缓地向前挪动着脚步,一点点艰难地挤到了前面。
站稳脚跟后,她开始仔细地观察起那些悬挂在空中的灯笼以及其所附带的题目来。
就在这时,一个特别的灯笼引起了她的注意。
这个灯笼上面用娟秀的字体写着一道与思乡有关的题目。
看着那熟悉的字眼,张梦瑶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李白的《静夜思》一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她低声吟诵起来,嘴角微微上扬,轻声自语说着:“这也不是很难嘛,挺简单的呀。”声音虽轻,前面那句诗没有被听到,但后面那句略带轻松的话语,倒是被站在她身旁的顾思悦给捕捉到了。
顾思悦饶有兴致地侧过头看向张梦瑶,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打趣地问道:“哦?不知这位小姐,难道您真能够当场作出这些灯笼里面的任意一首诗吗?”
面对顾思悦略带质疑的话语,张梦瑶却毫不示弱,她扬起下巴,眼神中充满了自信,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这又有何难的。”
说着,她心中暗自思忖道:自己从小学到高中背过那么多首古诗,要应对这样一个小小的挑战简直易如反掌,别问为什么没有大学的,因为上了大学以后所学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
随后,她伸出纤纤玉指,指向一个以思乡为题的灯笼。
"那就以这个思乡的题目为例吧。"
接着吟诵起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说罢,张梦瑶神色轻松地看向身旁的顾思悦。
只见顾思悦微微皱眉,似乎正在仔细品味这诗句中的意境。
少顷,她睁开双眼,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赞赏之色。
"宁静的夜晚,床前洒满了皎洁的如水月光,那光亮竟让人误以为是地上铺就的一层薄薄寒霜。抬头仰望天空中那轮圆圆明月,心中的思绪如潮水般涌动,不禁低下头来深深思念起远方的故乡。真是一首绝妙好诗啊!" 顾思悦由衷地赞叹道。
听到顾思悦如此夸赞,张梦瑶心中暗自欣喜,但嘴上还是谦虚地回应她:"不敢当,不敢当。"
然而此时,在她心底深处却暗暗嘀咕:"那可不是嘛,毕竟这首诗可是出自大名鼎鼎的李白大诗人之手呢!想当年背诵《静夜思》时可谓滚瓜烂熟,而且此诗语言简洁明快、朗朗上口,令人印象极为深刻。如今我自己急中生智将它拿来应景,只盼远在天边的李白大人能够宽宏大量,莫要怪罪于我才好。"
只见那位身着一袭淡黄色华服的女子微微颔首,嘴角挂着一抹恰到好处的微笑,柔声说道:“不知这位小姐如何称谓呢?小女子名叫顾思悦,乃是定远将军府上的千金。”说话间,她那双美眸流转,视线落在了对面同样姿容出众的女子身上。
被注视的张梦瑶亦是盈盈一笑,回应道:“我名唤张梦瑶,当今天下张丞相正是家父。”其声音清脆悦耳,犹如黄莺出谷一般动听。
听到此处,顾思悦不禁面露惊讶之色,脱口而出:“原来您便是近日坊间传言的端王妃呀!”在此之前,她也曾听闻过关于张梦瑶的种种传闻,据说这张梦瑶性格泼辣、蛮不讲理,且毫无才情德行可言。然而此刻亲眼得见其人,却发现与传闻大相径庭。就拿方才那一首诗来说吧,言辞优美、意境深远,足可见其才华横溢,又怎会是那等无才无德之人呢?
就在顾思悦还沉浸在惊讶之中时,张梦瑶并未过多地思考她为何突然沉默不语。
也许是觉得刚才所作的那首诗并未能完全展现出自己的才华,不足以令人感到惊艳吧。
于是,她的目光再次流转,很快就落在了另一个灯笼之上。
只见这个灯笼上赫然写着“以月为题作词”几个大字,这让张梦瑶不禁心生灵感,转头继续对顾思悦说道:“顾小姐,您瞧那边那个以月为题的灯笼,我再来作一首词可好?”
话毕,未等顾思悦回应,张梦瑶已然轻启朱唇,缓缓吟诵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随着她轻柔婉转的声音响起,周围原本有些嘈杂的环境仿佛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不自觉地被吸引过来,静静聆听着这如仙乐般美妙的词句。
而当张梦瑶念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时,整个场面更是陷入了一片寂静。
众人皆被这优美动人、意境深远的词句所震撼,一时间竟无人出声。
就连顾思悦也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整个人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呆立当场。
过了好一会儿,顾思悦才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来。
她满脸惊愕与钦佩之色,望着张梦瑶久久无法言语。
心中暗自思忖着:这位端王妃实在是太厉害了!
如此才情横溢,简直就是天纵奇才啊!
之前自己怎么会听信那些谣言和蜚语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