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上的日子,温馨又快乐。
经过几天的练习,禾娘终于学会写几个字了,虽然握笔的手有些颤颤巍巍,笔画歪歪扭扭,她总算能写了。
冯铭轩帮妻子研墨,那好闻的有香味的墨条在砚台里慢慢加水研磨,墨汁渐渐浓稠。
禾娘抬眸见相公专注研墨的俊脸,她的脸上有些微热,心里满是甜蜜。
“相公,这墨香真好闻。”禾娘笑着轻声说道。
冯铭轩抬头,温柔的看着妻子:“这墨是我特意挑选的,想着娘子练字时闻着这香气,或许能更有学写字的兴致。”
禾娘抿嘴一笑,再次拿起笔,蘸了蘸墨在纸上认真地书写起来。
笔尖刚落在纸上,不小心蘸墨太多,一滴墨汁从毛笔尖滴在了纸上,洇出一片墨渍。
禾娘有些懊恼,这么好的纸和墨,就这么糟践了。
冯铭轩停下了研墨,凑过来,轻笑道:“娘子莫急,看相公我替你画一幅小画。”说着,他接过妻子手中的笔,顺着墨渍的形状添了几笔,竟画出了一朵淡雅的小花。
禾娘看着小花,然后用爱慕的眼神看着她的相公,相公太能干了,会写字还会作画……
妻子热辣的眼神,冯铭轩心底的火苗又要燃烧起来了…
冯铭轩把笔塞进妻子的手中,轻咳一声道:“娘子,再不练字,墨又稠了!”
禾娘醒过神来,瞪了相公一眼,脸颊发热,继续写起字来。
阳光照进书房里,夫妻二人温馨又美好的相处,可不就是一幅画?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重演……
冯铭轩每天看着小娘子一本正经的练字,就忍不住想笑。
娘子那与毛笔较劲的眉眼,看得他抖着双肩忍着笑。同时在心里又是深深的感动,她想学会看账本,帮他理家,管理好后宅,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从去年提亲时起,妻子学规矩礼仪吃的苦他都看在眼里。
现在妻子学认字、写字他同样看在眼里。
他走到书桌边,把妻子圈进怀里,握着她的小手,教她一笔一划的书写。
禾娘看着俩人齐心协力写出来的字,效果完全不一样时,就会开心的笑。
那左脸颊上的酒窝,让冯铭轩的心跟着柔软起来。
认字和写字是枯燥乏味的,妻子每天平心静气的重复,劲头十足。
日子一天天过去,禾娘的字越写越好,不再歪歪扭扭,而是有了几分娟秀。她练字的热情也愈发高涨,常常一练就是一两个时辰。
《三字经》禾娘早就在任夫子教三郎时,她偷偷的跟着背会了,她每天学写《三字经》,从最开始的一天学会两个字,慢慢变成三个字、四个字了…
就像当初菊韵嬷嬷教她学习规矩礼仪时一样,她暗中卯着劲儿。
当家主母要想学会理家,管理好后宅,仅仅会认字、写字那是不够的,还得学会算账、记账。
在妻子的字练得尚算娟秀时,冯铭轩从柜子里拿出来一个小巧的算盘,摆在妻子面前。
“娘子,练字累了,可以学学算账。这样就不会枯燥乏味了。”冯铭轩看着妻子微笑。
禾娘看着算盘上的珠子,既新奇又有些忐忑。
冯铭轩耐心教妻子如何拔珠计算,禾娘学得虚心,可一开始总是手忙脚乱,把算盘珠子弄得噼里啪啦响。
面对相公鼓励的眼神,禾娘没有气馁,一遍又一遍的练习。
有时晚上睡着了,手指还在无意识的作出拔珠的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禾娘渐渐掌握了基本的算法。
冯铭轩拿出铺子里的账本,鼓励妻子试着用算盘计算每天的收入。
禾娘每次面对相公鼓励的眼神,她的心底就充满了信心,虽然她拔珠的速度不快,但算的都很准确。
“不错!娘子算得很对!就这样慢慢练习珠算,熟能生巧,以后小桃念账本,娘子打算盘,小桃念完,娘子的账就能算完!”冯铭轩毫不吝啬的夸奖妻子!
相公的夸奖就是鼓励,禾娘的心里甜滋滋的。每天练习一个时辰的写字,练习一个时辰的珠算,不知不觉中,禾娘的身上也透出一丝书卷气来。
铺子里的收支明细,她慢慢能看懂了,每天铺子里赚了多少银子,她的心中也有一本账了。
冯铭轩把聪明的妻子当做了心肝宝贝,他此时有了同他阿爹一样的想法,他要培养他的孩子读书,考取功名!
小舅子卯足了劲读书,妻子同样如此。
他体会到了生在农家,对于上学堂是多么遥不可及的事,当他们姐弟俩有了读书的机会,他们是何等的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冯铭轩在心底叹了一口气,多少农家子弟没有进学堂的机会,一辈子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而县学里多少富家子弟对于进学堂,完全当成了吃苦受罪!
唉,时也,命也!
三郎的《三字经》已经倒背如流,而且能完整的书写规范了。
任夫子现在教三郎《百家姓》和《九章算术》。
三郎的算盘打得很流畅了。每次阿姐回家,姐弟俩还能切磋一番,当然胜出的是三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