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轩等人休息了半日,见张红旗等人仍未归来,心中开始不安起来。便让邓凯继续在此等候,自己和向右带了两千骑兵前去寻找。
几日之后,他们也来到了丘穆陵部落,这里早已空无一人,牧民居住的毡房也大多被烧毁,只剩下几根焦黑的木桩在风中摇摇欲坠。帐外空地上鲜血与灰烬交织在一起,一些鲜卑人常用的腰刀或插在泥土中,或遗落在血泊之中。
刘轩端坐马上,对向右说道:“邵春来他们的战利品,想必就是在这里获得的,张红旗带人把俘虏和东西运走后,邵春来他们便失去了踪迹,很可能是贪功冒进,往北继续寻找鲜卑部落,结果遇到了大股的燕军。”
向右点点头道:“王爷,不如你先回国等候,由我去继续寻找他们。”
刘轩摇摇头,对身旁亲兵说道:“你二人即刻回去通知邓凯,让他带兵到这里,然后……如此这般。”
两名亲兵领命离去不久,一名士兵急匆匆地跑来禀报:“王爷,前面发现了一群百姓,约有四五十人,看装束,像是我汉国人。”
刘轩一愣,怎么此处会有汉国百姓?他沉吟了一下,道:“把他们带过来。”
不久,一群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百姓被带到了刘轩面前。这些人有男有女,年龄各不相同,仔细辨别他们身上破旧的衣衫,确实是汉人装束。
刘轩走到一名老汉跟前,问道:“老丈,你们是何方人士,要去哪里?”
老汉仔细端详了刘轩一番,见其盔甲是汉军样式,瞬间热泪盈眶,跪倒在地,哽咽着说道:“军爷,我们都是大汉百姓,被鲜卑人掳掠到北地为奴,恳请军爷把我们带回家乡。”
刘轩搀起老汉,问道:“老丈莫急,能不能说详细点,你们被掳到了哪里,怎么跑出来的?”
老汉老泪纵横,道:“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趁着他们打仗,我们就跑了出来。”
一名青年补充说道:“那个地方叫油城,离此不远。前天有一支我国军队,手持长枪冲进城,与燕军交战,我等便趁乱跑出,一路走到了这里。”
刘轩猜到他说的是邵春来一部,心头一震。举目望去,见那青年二十多岁,眉目甚是清秀,只是面黄肌瘦,身上也是伤痕累累,于是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青年躬身道:“回军爷,学生魏学文,豫州人士,这些年家乡旱灾,颗粒无收,便于半年前离家逃荒,不曾想迷失了路径,在冀州被鲜卑人抓获。”
刘轩依稀辨别出他是书生打扮,便问道:“你有功名在身?”
魏学文点点头,道:“学生乃是文帝二十年的秀才。”
刘轩见他破旧的衣衫中露出胸前绣着两个字,心中一动,伸手扒大他衣服上的口子,果然是曹颖二字。便问道:“这曹颖是你什么人?”
魏学文一愣,不知刘轩是何用意,还是老老实实的说道:“是我未婚妻,逃难中与我失散了。”刘轩暗想,没想到会在此处遇到北风的未婚夫,看来这些确实是被掳掠来的汉人。
刘轩又问:“你可知城中有多少鲜卑守军?”
魏学文答道:“城中有五百名守军。”
刘轩点点头,对魏学文等百姓道:“你们就在这鲜卑人的毡房中等候,两天之内,便会有我国士兵来接你们回家。”说罢,他让士兵们留下一些干粮,率领士兵按魏学文指的方向飞驰而去。
行了不到半日,一座城池的轮廓便远远地映入眼帘。刘轩等人驱马走近,只见城前的草地被马蹄践踏得凌乱不堪,上面横七竖八地躺着几十具鲜卑士兵的尸体,城门外散落着各种战斗的痕迹,兵器、铠甲、旗帜等物品随处可见,城门被烧掉半扇,兀自冒着黑烟。
向右道:“王爷,邵团长他们定是在这里同鲜卑人交战,大获全胜后攻下了油城,然后追击敌人去了。”
刘轩点点头,下令士兵进城。他对装备了马镫、马鞍的子弟兵战力充满了信心,却担心邵春来被胜利冲昏头脑,不管不顾的去袭击燕军大部队。
当刘轩骑马跨过一具燕兵尸体,他突然感觉特别别扭,低下头,只见这个鲜卑兵是高个子,却穿着极不合身的小盔甲。刘轩连忙下马查看,发现地上躺着的燕兵尸体,个个面有菜色,似常年吃不饱饭一般。
刘轩倒吸了一口凉气,站起来大喊道:“传令,赶紧退出城来。”然而,一切都晚了,他话音未落,就感觉脚下的土地开始颤抖,接着,一群犄角上绑着尖刀,尾巴上窜着火苗的公牛发疯一般冲了出来。
“火牛阵!鲜卑人也会用火牛阵!”城内的子弟兵不禁大惊失色。
公牛们怒吼着、狂暴地冲向眼前的任何阻碍。此时已有一半子弟兵进入了城内,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士兵们纷纷惊慌地四处躲避。但在这狭窄的城门前,他们根本无处可逃。公牛们的尖刀犄角在人群中肆意挥舞着,火焰和鲜血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可怕的画面。不一会的功夫,城中的子弟兵战士尽数死在了里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