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朝,沈梓潼端坐在龙椅之上,扫视着殿下的群臣。
一名大臣出列,拱手道:“陛下,前朝旧制多为男子之规,如今陛下为女帝,诸多规矩恐需更改,以免有悖常理。”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议论纷纷。沈梓潼心中暗忖,这是个棘手问题,若处理不当,恐引发朝臣不满。
她目光坚定,缓缓开口:“旧制虽有其规,但时代变迁,如今朕为帝,当以天下苍生为重。规矩是人定的,不合时宜之处自当更改。
朕会设立专门的改制小组,由苏丞相牵头,与诸位共同商议新制。”
苏丞相领命,心中对这位新女帝的果敢暗自佩服。
接着,又有边疆将领汇报战事,沈梓潼冷静分析局势,调兵遣将,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早朝结束,沈梓潼迈着沉稳的步伐回到后宫,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上位者的威严与果决。
后宫的妃嫔们早已候在那里,见她进来,纷纷行礼。
沈梓潼目光扫过众人,声音平和却不容置疑:“今日之后,你们若想留下,这后宫还是你们的安身之处;若想出宫,我自会吩咐人给了银子,送你们出去,往后便各自安好。”
妃嫔们面面相觑,有的面露犹豫,有的则瞬间眼中闪过欣喜。
片刻后,有几位妃嫔怯生生地站出来,表示想出宫,沈梓潼微微点头,示意身旁的太监去安排。
而对于丽妃、太子以及轩辕景三人,沈梓潼并未痛下杀手。
她暗中派人将他们囚禁在了一处偏僻的庄子里,让他们跟着庄子上的农户一起种地。
这三人没有什么能拿的出手的技能傍身,也就只能跟着学种地才不会饿肚子。
这日,沈梓潼坐在宫殿的主位上,对着心腹太监低声吩咐:“对外就宣称轩辕景太爱丽妃娘娘,俩人爱得痴狂,竟丢下羽之国私奔了,连他们的儿子太子也一并带走了。”
太监连忙应是,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太子并非皇后亲生,而是丽妃之子。当年,皇帝宠爱丽妃,舍不得她受委屈,竟用手段将皇后的孩子与丽妃的孩子掉包,可惜皇后的孩子后来出了意外早早夭折。
如今,沈梓潼也让人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
她想着,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又对着一旁的女官说道:“再传出去,就说私奔前轩辕景良心发现,觉得亏欠皇后太多,便把皇位传给了皇后做为补偿。”
消息一经传出,整个羽之国上下一片哗然。街头巷尾,百姓们都在议论纷纷。
集市上,一位卖菜的大叔皱着眉头,对旁边的人说道:“你说这皇帝,做出这等糊涂事,为了个妃子,连皇家血脉都弄错了,真是不耻!”
旁边一位年轻后生附和道:“是啊,亏得皇后娘娘大气,还能稳稳地接下这皇位,皇后娘娘聪明又善良,还是镇国公府出来的姑娘,这才是一国之母该有的样子!”
茶馆里,文人雅士们也在高谈阔论,对皇帝的行为批判不已,对皇后则是赞不绝口。
这场风波,在沈梓潼的精心布局下,如她所愿地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着 。
沈梓潼登基后的日子,也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还有一些当初宫变时没有进宫的守旧朝臣。
心中仍对女子称帝之事耿耿于怀,他们不满皇权旁落于一介女流之手,私下里频繁串联,妄图颠覆这新的政权。
为首的是御史大夫赵霖,此人迂腐古板,深受旧有纲常观念的束缚。
一日早朝,他突然出列,手中笏板重重一甩,高声道:“陛下,自古以来,皆是男子为帝,女主临朝,实属乱了乾坤纲常,此乃不祥之兆!臣恳请陛下退位,还政于皇室宗亲,以正朝纲!”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附和之声此起彼伏,那些心怀异见的臣子纷纷站出来,言辞激烈,场面一度失控。
沈梓潼坐在龙椅之上,脸色冰冷,眼中寒光一闪。
冷声说道:“赵霖,你身为朝廷命官,不思为百姓谋福祉,却在这妄议朝政,扰乱朝纲!本皇登基,顺应民心,岂容你等放肆!”
赵霖却依旧不依不饶,伏地痛哭,口中叫嚷着祖宗礼法,妄图以道德伦常逼迫沈梓潼就范。
沈梓潼见状,不再犹豫,当即下令:“来人,将赵霖拿下!竟敢公然质疑皇权,污蔑新君,此等逆臣,绝不姑息!”
侍卫们如狼似虎般冲上前,将赵霖拖出朝堂。
随后,沈梓潼目光如炬,扫视着那些附和之人,一一列出他们暗中结党、贪污受贿的罪行,证据确凿,让他们无从辩驳。
沈梓潼大手一挥,“这些人,皆与赵霖同流合污,妄图颠覆朕之江山,按律当斩,即刻行刑!”
一时间,朝堂之上人人噤若寒蝉,血腥的镇压手段,彻底震住了那些心怀不轨的臣子,再也无人敢轻易发声反对。
镇压完朝堂上的反对势力后,沈梓潼深知,要想真正坐稳皇位,赢得民心,必须推行一系列利民利国的政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