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一直延续到日落时分,苏岗村民才逐渐散去。苏禾挽着刘晓英的手臂开始往回走,边走边聊天。
跟其他议论拆迁钱款的村民不同,母女俩说的是待会吃什么。
“晚餐想吃啥?家里还有新鲜的鸡和排骨。”
“都行。蒸鸡?妈做的最好吃了。”
“好,那蒸个鸡,炒个通心菜,咱今晚先简单吃点。明儿再煲汤。”
刘晓英摸着女儿骨头分明的手腕,开始盘算接下来的暑假要怎么给苏禾补身子。
她心里其实也激动,但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两人走到家门口,隔壁村长家大别墅的门开了。
一个跟苏禾差不多大的女孩探出头。
“苏禾,叔母,爷爷叫晚饭后在他家集合开会。7点半,别迟到了。”
“好,知道了。谢——”
“谢谢”二字还没说完,门“哐当”一声又合上了。留下相对无言的母女俩。
这是大伯家的小女儿苏妙,比苏禾小两岁,今年刚中专毕业。
脾性嘛,跟她哥也差不多——傲慢无礼。
唯一好一些的地方,就是她从不过来早餐店吃白食。当然了,原因是她看不上刘晓英的手艺。
打开门,开了灯,屋顶的老式风扇开始运转,驱散了两人身上的暑气。
已经过了平日的晚饭时间,刘晓英也没歇着,喝了口茶就进厨房忙活。
粤省人素来无鸡不欢,饮食相对清淡。
走地鸡处理好,用盐、生抽、姜片调料抓拌均匀,三两颗红枣,一把虫草花,若干香菇点缀,等水开就可以上锅蒸。
主打一个简单快捷,原汁原味。
刘晓英又是个手脚麻利的,不到半小时,菜便上桌了。
放下手中的计算器和纸笔,苏禾口腔中的唾液开始疯狂分泌。
入口就是鲜,鸡皮看上去肥,实则脆爽。鸡肉有嚼劲而不柴。
显然,这是一只正值壮年的清远走地鸡,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都因为在山野中奔跑而紧实。
可以想象它曾经自由地在田间散步,迎着晨光啼叫……
红枣的甜、虫草的甘,和鸡肉的鲜美混合在一起,让食用者的心情一下就飞扬起来。
苏禾就着鸡汁,很快干掉了大半碗饭。
“妈,你这厨艺都可以开饭店了。”
孩子吃得香,是对自己手艺的肯定,也是身为母亲最开心的事情。
刘晓英笑得脸上眼睛都眯成一条缝,鼻子也皱在一块。她乐呵呵地摆摆手。
“哪有。差得远呢。”
做菜她确实很有兴趣。
现在资讯发达,没那么忙的时候她也经常研究些吃食。不过,刘晓英也知道,她离那些真正的大厨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墙上的挂钟快速地走动着,离苏长贵家的会还有不到半小时。
刘晓英放下碗筷,略有些心神不宁。
“囡囡,你说待会老爷子他们会说什么?”
“不管说什么,我们只管听就行。”
做不做就是另一回事了。
反正自家屋子证件齐全,手续完备。他们再怎么想分一杯羹,在法律层面上也说不过去。
“妈,你想要房子还是钱?”
苏禾拿出笔记本和手机。
“我初步算了一下,我们的房子建筑面积是205方,一层比例是1:1.2,二层比例是1:1,加起来得有434方,总体再以1:1.12的比例来置换的话,能换4到5套房子。”
“如果换成钱的话,房子大概就值340万左右。”
“此外咱家还有鱼塘10亩,算10万一亩,就是100万。还有些其他款项,比如按时签约、腾房的奖励费,临时过渡费,搬家补助费等。这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全算了,估摸着得有个五百万吧。”
苏禾表面上淡定得很,心里却在乐呵。
曾经有人做过统计:
如果你手头上有500万,只靠存银行的利息,五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是3%,一年利息就有15万,平均一个月是元左右,换算成一天就有400元的利息。
别看在网上似乎人人都年薪百万,实际上普通人一辈子绝对攒不下这么多钱。
五百万!
在有钱人看来不算啥,可这些房子或者钱拿在手里,只要不大手大脚,足够两母女躺平一辈子了。
老妈可以不用开早餐店,不用那么早起床,跟其他退休的同龄人出去跳舞,上上老年大学……
而自己也能找份轻松的工作,朝九晚五带双休!
想想都很美。
刘晓英愣愣地坐在餐桌边,惊得像一截木头。
良久,才从嘴里冒出一句:
“这,这么多?我卖一辈子肠粉也卖不出这个数啊。”
她看向自家女儿。
“囡囡,你觉得呢?”
苏禾单手托腮,盯着笔记本,认真比较着。
安置房能出租,等于每个月按时收工资。
但缺点就是交房时限难以把握。
万一过个两年才交房,自己的系统任务就算是彻底玩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