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抿嘴笑“扉页有全部编辑,消防篇编辑虽然有五个人,不过排第一位的是王哥,一般这种情况都是第一位是主编,后面的人都是挂名字。”
小王不禁赞叹小刘心思缜密,秀外慧中。当时自己独自编纂,一穷二白,白手起家,工科生干文科生活。边编纂边学习,志书指南快翻看的发黑磨烂。
小刘被夸赞的不好意思,面色红晕,有种海棠醉酒韵味,说“王哥取笑我,哪有你说的那么好,我是才疏学浅,王哥你才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小王摆摆手,说“别折煞我了!哪里哪里,那个时候,牵头的本来不是我,是孙部长,还有消控办原主任老郑,后来加上我,小罗,还有罗梅大姐,档案室退休那个。集团要编志书,每个部门各自负责自己部门篇章,我那时候只是辅助的,结果孙部长那个时候还不是部长,忙的……忙的天天看不到人影,老郑又不愿意出头,小罗资历又浅天天忙着搞宣传,罗梅大姐又快要退休,最后担子落到我身上了,勉为其难而已。”
小刘轻轻说“那也是因为王哥能力出众,换别人估计也编辑不了”
小王摇头笑道“集团藏龙卧虎人才济济,我算是不入流那个,茅坑里石头又臭又硬。”
小刘安慰说“王哥真是谦虚,我看了你写的消防篇,有数据有内容大量案事例,都是王哥你实打实搞出来,你的工作认真态度大家有目共睹,不像有些人”小刘越说越激动,自知失言,赶紧停住不说,停了会说“不用在意别人怎么说你,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污泥掩盖不了碧玉的光泽。”
小王点点头说“嗯,瑕不掩瑜”咕咚咕咚的饮水机泛着记忆的水泡在水中冒着,小王黑漆着双眼,盯着模糊的背景,陷入沉思中。集团前任,调区域老总的姜总,在大会上语重心长劝戒参会编纂人员——不要小瞧志书工作,留下的文字,忆昔峥嵘岁月,不光以古鉴今,以史为鉴,更是要鞭策后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同甘共苦患难与共是集团的企业文化灵魂,代代集团人都要代代相承”
当时小王听的热泪盈眶,内心汹涌澎湃,苦口婆心谆谆教诲犹在耳旁。姜总亲自去学校接收小王等毕业大学生的画面历历在目。
小刘悠悠叹口气,又不禁红着脸说“还是王哥有文化,我刚才一时都想不起来这个词。难怪可以一个人主持编写那么大的系统工程。”
小王回过神来,听着小刘吹捧,挠着头笑笑。说“编书时候头皮都快抓破,脑细胞不知道死了多少,光是收集资料都快把档案室还有办公室犄角旮旯的资料搬空,当时整个办公室地面上摆着全是资料,都没下脚的地方。有次老郑进办公室都摔个狗吃屎。”
“每一张都要仔细过目,生怕遗漏重要信息。基本上过一张就在在电脑里草稿文件里摘录一张,桌上也是摆满档案盒,地上资料堆是搬运一批摘录一批存档一批再搬运一批。前期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花费一年时间,后期正式编纂又花费半年时间”
小刘斜倚着桌角痴痴的笑着,听着小王滔滔不绝的讲着。“这些资料呢?”
小王神情暗淡下来说“我离开以后,罗梅大姐退休,听他们说为了增加办公室给越来越多的机关员工办公用,腾空出来资料包括我整理的都被打包处理了。”
小刘惊呼,“那都是你的心血,都是集的历史宝贵的见证啊。”
小王冷笑着,面无表情说“没用的失去利用价值的东西都会被当做垃圾扔进故纸堆里,谁也逃不过这个悲剧。当初编纂集团志虽只是领导的初衷,但是各主管部门完成任务,突出政绩而已。姜总调任后,这些志书听说印刷出来的都被垫桌腿了,没几个人去看”
小刘叹了口气,“明珠暗投,玉入淖泥。”
小王目光旋转到小刘身上,这个温柔体贴的女人其实文化水平很高,理解总结能力也一流,知道刚才也是安慰自己照顾自己情绪。感叹问你“平时都爱这么看书么?”
小刘点点头,眼睛飘向门外,低声说道
“鲁迅,资治通鉴,现代文艺,科技大全都会偶尔翻翻”
“和我的爱好差不多,这些书我也喜欢看,我记得在编纂消防篇扉页前记离,我写了一段独白,”小王让小刘把志书递给自己,铺在桌面迅速翻到早已折痕的前记页,目光搜索着,手指按捺在温暖的纸张上,摩挲着油墨铅字,找寻着记忆的片段。
“找到了,在这里——文化之于吾辈,犹久旱之逢甘霖,他乡之遇故知,锦鲤之入活水,淑女之望美妆,读史书,以期正己明理,扬长避短,前覆后鉴;读鲁迅,惟求针砭时弊,治病救人,普世反思;读文艺,学科趣,开拓眼界,丰富内涵,更新换代,提升修养,学以致用”
小刘望着小王闪亮的眼眸,心里舒畅起来“你还是用心良苦哦,别人用手你用心,高低立判”
小刘兴奋的又把书翻开集团志图片篇,指着里面消防照片,说“这些照片上的东西都是你找出来的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