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央的人被安排住进临时办公楼里后。
徐洋马不停蹄带着工人开始挖房子的地基。
为了节省时间,徐洋躲进房子后面,然后把挖掘机放出来。
轰隆隆——
随着挖掘机的声音,所有人脸上写满惊讶。
工人们记得房子后面是他们来时的路。
什么时候放着这么大一台挖掘机。
车身比一楼的围墙还要高出十几公分。
他们一直跟着徐洋,也没看到徐洋去哪了啊。
不过想到徐洋是异能者,那一切都说得通了。
“别看了,西边地基挖好,准备操作。”
一名工人连声叮嘱:“大家都稳着点,别让徐洋失望,咱们喝粥还是吃饭,还得看徐洋心情。”
“是。”众人连声点头。
所有人自然明白抱紧徐洋这条大腿的重要性。
能填饱肚子不说,还能在他的庇护下安稳生存。
紧接着,大部分工人聚集在西侧。
他们砸开地基的石块,把千斤顶补进砸掉之后的空位。
紧接着,另外三面同样操作。
等到四面都补上千斤顶,工人们首次尝试把房子升起。
尽可能按徐洋的要求脱离地面。
这种方法在行业内名叫房屋纠偏顶升技术。
通过千斤顶从底部升高房子。
不仅可以稳定结构,还可以避免屋顶建造对原有结构造成负担。
但是风险和好处是平行的,操作不当容易造成钢筋变形,水泥碎裂,隐患不少。
一名在人群中看上去比较有威望的建筑工人在实地勘察过后,开始有序指挥其他工人操作。
“没问题吧?周师傅。”徐洋客气的问了一句。
通过了解,这位周师傅已有20余年的行业经验,算是业内精英。
徐洋给足周师傅尊重。
这类型的工程,以往周师傅做过不少。
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徐洋在这乱世中还要搞这种大动干戈的事。
当然,他也很会察言观色,老板怎么说,自己怎么做,绝对不会多嘴。
“没问题,只要不是框架结构,我有百分之99的信心。”周师傅自信一笑:“自建房好弄,老大您等着就行。”
话毕,数十位工人在周师傅的带领下开始动作。
此时已经是上午10点多,每个人被热的满身是汗,握工具的手开始发抖。
30名工人齐心协力稳住墙根,开始上下按压千斤顶的启动装置。
一层半的房子开始以缓慢的速度上升。
“动了!”徐洋眼前一亮。
房子居然真的被撑起来了。
并不需要房子升得多高,只要离地就行,哪怕是一毫米。
瞅着已经脱离地面,徐洋突然出声制止。
“可以了。”
“就这样?”周师傅诧异的回头问。
徐洋解释道:“大家都累了,先回去休息。”
“我们还可以...”
“天气太热,你们中暑了,谁来给我干活,不急在一时。”
“行吧。”众人纷纷放下手中动作,转身离去。
直到他们走远,看不见身影后。
徐洋原地打开空间之门,空间力量包裹着整间房子,徐洋努着嘴开始发力。
轰隆!
偌大的房子下方尘土飞扬。
几经努力,房子终于腾空,拔地而起。
片刻过后,徐洋加大力度,不自觉喊了一句:“收!”
等一切归于平静,房子所在的位置空空如也。
除了挖开的地基和泥石,再无他物。
房子真的被自己收进空间了!
“我嘞个神。”徐洋大喜。
耗费不少体力,他急忙取出一瓶南鹏特饮补充能量。
尽管房子成功收入空间,自身情况却不容乐观。
徐洋双膝一软,半跪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
如此庞大的房子,如此巨大的消耗,一天之内最多也只能进行个位数操作。
转眼已至中午。
徐洋迈着疲惫的步伐回到办公楼。
这段时间,徐洋都会住在这边。
办公大楼有三栋,每栋有8层。
空置的房间很多,徐洋商量着让李央作为楼长,老童则负责安保,维持楼内的秩序。
两人也乐于配合,毕竟徐洋还为他们提供了食物。
至于那批工人。
徐洋决定将他们并入李央的队伍,统一管理。
同时李央的人也可以加入徐洋的工程任务,充当临时工补充人手。
周师傅则被徐洋任命为工程指挥。
工作的问题解决,徐洋开始琢磨食物的问题。
考虑到重体力劳动对碳水化合物的高需求,而米面等精细粮食又无法大量供应。
徐洋另辟蹊径。
他将注意力投向红薯、紫薯以及豆类等粗粮作物。
此外,空间里那两棵猴面包树如今长得比集装箱还要高大。
每日产出的果实足以满足数百人的食物需求。
这些替代方案不仅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也为工人们提供充足的能量来源。
徐洋是大家默认的领导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