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家族决定了,很快便由林大伯、林二伯两人出面,回村与向里正商议。经过他们的努力,讲价到三千八百两成交。
林家竟然一次性拿出,这么大一笔银子,向里正也有些震惊:原来传言不虚,林家真靠倒腾山货发大财了?
按照以前来说,向阳村里,向家人丁最是兴旺,而阳家最是有钱。
然而,随着阳家搬迁,林家吃下之后,向阳村的形势就变动了。也就是说,林家已然成了向阳村首富!
甚至可能是安阳里首富!
其他村人虽不知道,这次交易的具体价格。但是,他们同样明白,如今的向阳村,实际应该叫向林村了。
也有那脑筋转得快的,忽然寻思过味儿来,莫不是阳家年后遇到的种种异事,是林家在捣鬼?
如果不是,说明林家又有银子,又占着气运,以后可得敬着十分了。
如果是,那更恐怖,说明林家人阴险狠辣,手腕高明的能将阳家挤兑走,以后可得敬着十二分了!
不管怎么样,村中普通人家那十来亩田根本不够种,往年都要租向家、阳家的田,以后要换东家了,自然不敢得罪。
林家可不管村人如何揣测,拿到房契、地契、田契之后,已经放出话来,雇佣村人改造原来的阳家大宅。
林家三房人本来是分家过的,各有各的小宅院,如今有了这么大的三进宅子,干脆挪到一块住。
只是,林家人可也不少,足有三十来口。关键林雨竹并不愿意合家,她甚至想着将运输队中的军户,安置在大宅中住。
于是,经过商议后,林家便在大宅之外新建两个跨院。三家仅有一墙之隔。
被涂了绿光大字的院墙直接推倒。
阳家双胞胎的瓮棺,早就被阳家请道士挖出来,作法之后另外寻地厚葬,完全不影响林家人入住。
主宅由林大伯一家十口人住,新起的左跨院由林二伯一家十一口人住,右跨院由林老头一家七口人住。
三个院子的倒座房各有八间屋,以后用来安置那些军户住。这样一来,林家更显得人丁兴旺,平时也有人使唤。
他们一个月只做半个月的活,其他时间完全可以帮林家种田,那就另算工钱。甚至军户们的家中女眷,也可以雇佣来做些家务活儿。
只不过,实际上林家人更多时候住在林凰堡,两个跨院也就不需要多大,计划各建个二进院子也就是了。
值得一提的是,林大海屋里的小刘氏年后产了一子,林二伯给取的乳名熊头。
更让林家人喜悦的是,刚出了二月份,林大桥屋里的张氏、林大山屋里的冯氏、以及林大湖屋里的梅氏,三人约好似的齐齐有了身子。
被请来把喜脉的村医也很高兴,摇头晃脑的说了一阵,他认为是林家如今生活好了,多年不曾添丁的几个年轻媳妇,这才又有了勃勃生机。
众人一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
像林大桥和张氏两口子,之前只有虎头一个儿子。在他小的时候,夫妻俩被小家伙哭闹得身心憔悴,哪有心思行房?
直到虎头三、四岁了,照样日夜粘着他们不放。林老头性子急躁,又不怎么喜孙子,哪里肯带?
两口子偶尔抽空偷偷相会,也不过浅尝辄止。
整日忙里忙外,加上林雨竹之前就是个“二傻子”,只知道穷搜娘家,可是将他们祸害得吃饱饭都成问题,实在没有心情造娃。
直到林雨竹和离回了娘家,渐渐生活好了起来,甚至带得大房、二房也富了,这林家二代年轻夫妇,才有造娃的闲心。
尤其是年前搬到林凰堡之后,伙食好、事情少、房间多,几对年轻夫妻可就有了充足的条件。
又过个把月,连已经三十一岁的大刘氏,竟然也有了身子。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让林雨竹诧异的是,林大伯居然老脸通红的通知众人,他要娶酒坊舒婶子为续弦!
不过,她虽然惊讶,但是早在去年到酒坊给清虚打酒时,就瞧出了三分端倪,倒也不算太过出乎意料。
因此,之后牛家三房的牛九郎议娶舒蘅,李原带着大儿子刘聪提亲舒醺,她也就不意外了。
除了舒家母女,堡内更有二、三十户人家要嫁娶。原来苗家聚落那百来户中,更是添丁十余口,为林凰堡再添勃勃生机。
一时间,林凰堡内提亲的、结婚的、生孩子的,连着热闹两、三个月才渐渐消停下来。
最厉害的当属林大伯,他将“舒婶子”娶回家才两个月,她竟然也怀上了!
要知道,以前的舒婶子,如今的大伯母可都三十七岁了。
牛家坳的王婆子,不仅擅长保媒拉纤,她还是个稳婆子。
请她来看视后,王婆子认为虽然大伯母年纪不小,属于高龄产妇。但只要身子调养得好,伙食跟得上,还是能顺利生养的。
有了她这话,林家人这才放心下来。
得了阳家的五百亩地之后,林雨竹手中能控制的田地,已经有八百亩之多,三月下旬开始陆续耕种起来。
经过深思熟虑,向阳村里的田,以及林家三房原来的三十多亩地,仍然种些往年常种的大庄稼。
而山中那三百亩地,以及正在开垦的荒地,她便全部种上了得自系统的高产粮种。
除了已经证明产量的土豆,还有高产水稻、高产玉米、高产红薯、高丹草等山外没有的作物。
普通堡民自然没人敢质疑什么,也就是林二伯等人,见她拿出好几种以前没见过的粮种,不免多问了几句。
都被林雨竹以番邦高产种为借口,搪塞了过去。
春耕忙碌之中,不知不觉便到了七月份。
林凰堡商队在这期间,行商数月,与五、六百个流民聚落交易,彻底将林凰堡的名声传出上千里。
自此之后,也不必每月行商,光是这些聚落派人来交易,就足够众人忙乎了。三个月,或是半年出去一趟就尽够了。
然而,随着商队外出,又带回来不少愿意投奔的流民。
喜欢傻媳有傻福,种田养娃两不误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傻媳有傻福,种田养娃两不误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