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光透过雕花窗棂斜斜地洒进来,在琴室的地砖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叶徽站在那具号称"九霄环佩"的唐代古琴前,指尖距离琴弦不过三寸,却迟迟没有落下。琴身漆面如墨,在光线照射下泛着幽深的光泽,十三徽上的螺钿闪烁着珍珠般的光彩。
收藏家王世襄搓着手站在一旁,金丝眼镜后的眼睛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叶先生,这具琴可是我花了八百多万从日本藏家手里拍回来的,据说是唐玄宗赐给杨贵妃的御用之物。"
琴室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角落里站着几位音乐学院的教授,都是听说叶徽要试弹这具名琴特意赶来的。叶徽没有立即抚弦,而是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墨盒,里面盛着一块上好的松烟墨。
"这是?"王世襄疑惑地问道。
叶徽没有回答,只是将墨块在砚台上轻轻研磨起来。墨汁渐渐晕开,散发出特有的松木香气。"《琴操》有载,唐代雷氏制琴必用此法验音。"他的声音很轻,却让整个琴室都安静下来。
墨汁渐渐浓稠,叶徽用一支狼毫笔蘸取少许,点在琴身龙池右侧。漆黑的墨汁在漆面上凝而不散,形成一颗饱满的黑珍珠。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只见叶徽突然翻掌拍向琴面,动作快得几乎看不清。
"啪"的一声脆响,那颗墨珠应声跳起三尺高,在半空中炸开成细密的雾珠。更令人惊讶的是,那些墨雾竟然组成了一幅模糊的山水图案。
"假的。"叶徽收回手,声音平静得像在讨论今天的天气,"真品墨雾该显终南山轮廓,这是宋以后仿制的。"
王世襄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不可能!这琴有日本权威机构的鉴定证书,还有..."
叶徽已经不再听他解释,修长的手指轻轻搭上了琴弦。在触弦的瞬间,他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这具琴的共鸣箱里有东西。他装作调整坐姿,实则用膝盖轻顶琴案,听到琴腹传来极轻微的金属碰撞声。
"我弹一曲《幽兰》可好?"叶徽突然问道。
王世襄掏出手帕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当、当然!请便。"
叶徽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前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他仿佛又回到了七岁那年,父亲带他去扬州拜访广陵琴派传人的那个下午。那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就是用这曲《幽兰》考验他的悟性。
右手食指勾起宫弦,左手拇指稳稳按在十徽半。第一个音出来时,窗外的雪似乎都停了。那不是单纯的声音,而是一缕从时光深处飘来的叹息,带着千年前的月光和松风。
角落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突然捂住心口。这音色太像他三十年前在故宫听过的那次绝响,当时弹琴的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琴师。那种穿透灵魂的震颤,让他至今难忘。
叶徽的右手开始走音。他的指法看似随意,实则暗含玄机。当弹到第四段"空谷传响"时,他故意加重了吟猱的力度。琴弦在剧烈震动中发出不自然的嗡鸣,第二弦突然"铮"地断裂,锋利的弦尾在他食指上划出一道血痕。
"啊呀!"王世襄惊跳起来,"这弦是特制的冰蚕丝,怎么会..."
叶徽没有理会他的惊呼,只是静静地看着血珠从伤口渗出,滴落在琴面上。诡异的是,血滴接触漆面的瞬间,竟然像活物般游动起来,在琴身上勾勒出诡异的符咒纹路。
满室哗然中,叶徽猛地将古琴翻转。琴底板上的"开元三年雷威制"题款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色,露出底下"大观二年仿"的字样。
"琴腹有东西。"叶徽指着凤沼处的细微接缝,声音冷静得可怕,"要不要当众剖开看看?"
王世襄已经瘫坐在黄花梨圈椅上,脸色灰败如土。音乐学院的钱教授颤抖着手取来放大镜,在叶徽指示的位置发现了几乎不可见的胶痕。
"这是..."钱教授突然压低声音,"会不会是战后流失文物那种特殊藏法..."
叶徽从随身携带的药囊中取出一根银针,蘸了特制药水刺入接缝。胶痕遇药溶解,他轻轻一撬,整个底板竟然应声脱落。一卷用油纸包裹的微型胶卷从琴腹中滑出,砸在青砖地上发出金属般的脆响。
现场顿时大乱。王世襄像被针扎了一样跳起来扑向胶卷,叶徽却早已用脚尖将胶卷拨到自己这边。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展开油纸,里面除了一卷胶卷外,还有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东京帝国大学第731部队接收清单"。
"王先生,"叶徽将纸条转向面如死灰的收藏家,声音冷得像冰,"您说的日本藏家,该不会是关东军后裔吧?"
有关部门很快传训了这位收藏家。
喜欢俗世谪仙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俗世谪仙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