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股感觉……
极为的强悍!
这不是一首奏鸣曲,这是一首交响乐!
一首宏伟的,钢琴田园交响乐!
从他的第十五首作品田园奏鸣曲,到第二十一首作品,黎明奏鸣曲。
两者交融,交相辉映。
一些记忆力比较好的,听了之前田园奏鸣曲的人,瞬间醒悟过来,他们的双眼猛睁!
这个感觉?
这个感觉!
果然!何深在之前就已经提前预告过,这一首作品之中的情感趋向。
之前的那一首作品,跟现在的这一首作品,形成了完美的对比!
两者相互之间意向特征的对照,直接将这一首作品之中的所有情绪,表达的特别清晰!
并且……
一些乐评人猛地发现,如果将两个完全对比听起来,可以非常清晰地感受到,何深在某些细节方面的操作。
某些情感趋向,黎明的情感,完全可以在田园之中找到!
虽然说,如果不找,也完全不会影响黎明,也就是华伦斯坦这一首作品的感觉。
但是如果将两者完全合在一起看,就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何深在之前音乐上,做的一点点小小的变化。
之前的那些特殊的表达,似乎有那么一点点多余,就是处于可要可不要的范围。
但是两个放在一起看,那些可要可不要的多余,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可以将两者,完全的融合在一起!
让其他人,完全没有办法将其分开。
“恐怖!何深的实力,一开始的贝多芬奏鸣曲反而有点限制了何深的发展,之前的东西太过于简单,东西太少了,何深能够施展的范围,也太少了……”
“是的,何深之前施展的东西少的有点可怜,所以他在这些音乐性之中,加了许多许多,从后面补贴上去的音乐性,让其深度增加了许多,当时略微有一点多余,现在看来,简直就是闪光点!”
“这几首作品合在一起看的话,就可以感觉得出来,何深对于音乐的掌控性有多强了,不仅仅前面的实力强,他居然在前面演奏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后面,着实恐怖!”
“没错,他的这一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绝对不能拆开来一曲一曲的分析,如果只是普通拆开来一曲一曲的分析话,感觉好像也就普普通通的大师水平,跟那些专精贝多芬的大师差不多,但是如果你将前面所有的都合起来的话,那么何深的水平,一下子就拔高了太多!”
“你们醒醒,何深是以肖邦出名的,你们为什么会突然要以专精贝多芬大师的要求要求何深?”
“嘶,你们不说,我还真的忘了,何深他最出名的是肖邦,他的贝多芬,我还真的没有怎么想?”
“恐怖如斯……”
何深在舞台上诠释着音乐,大部分人都完全被音乐所吸引,偶尔几个老牌的乐评人,能够勉强脱离何深的情绪范围,保持一个持续的思考。
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
就算是这些人,他们在听着何深音乐的时候,也是同样不由自主的地被何深带动,情绪也同样跟随着何深的步伐一起前进。
何深对于台下人的评价不以为意。
他在不停地诠释着自己内心心中,对于贝多芬的理解。
从黎明,到热情。
热情对于人生的思考,让人想起了命运。
从给泰瑞斯,到告别。
音乐之中思想的深度,也越来越深。
贝多芬整个人的形象,也展现的越来越深刻。
所有人的面前所看到的人物,不再是坐在钢琴之上的何深,而是贝多芬。
贝多芬正在逐渐成长!
从一个原本无比高昂的年轻人,逐渐变成了一个老人。
他目光之中的火焰,没有任何一丝丝熄灭的痕迹,反而燃烧的更加旺盛!
音乐在他身上,布满了痕迹。
整个人,显得无比的艺术!
这个,便是音乐之圣,乐圣对于音乐的理解!
音乐的控制力!
时间快速的流逝,没有任何一个人感觉到时间的流逝,所有人都坐在座椅上,看着何深,目光无比的认真。
作品,来到了最后一首!
贝多芬的第三十二号钢琴奏鸣曲!
Op,111!
这一首作品之中,并不在如同之前三四个乐章的奏鸣曲,在这一次……
作品浓缩成了两个乐章!
一个充斥着对位手法的第一乐章,另一个则是使用变奏曲方式写作的第二乐章!
两者之间充斥着尖利的矛盾!
一个如同狂风骤雨一般,将一切都紧锁在一起的紧张。
另一个,则是将精神解放,高扬于无穷无尽的世界之中。
两者之间的对比,非常的明显。
之前音乐之中的所有线条,全部都浓缩在这一首作品之中!
所有人看着何深,他们同时感觉到了一个感觉……
那就是大完美!
恍恍惚惚之间,他们似乎能更快看到精神飘渺于遥远的天空之中,浩荡如凭虚御风,不知其所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