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赔偿仪式当天,微弱的阳光艰难地穿透厚重的云层,洒在省高院台阶上。张氏叔侄局促不安地站在那里,身着崭新却极不合身的西装,松松垮垮地晃荡着,更衬出他们的拘谨与不自在,与周围庄严肃穆的氛围格格不入。
祁同伟面容庄重肃穆,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上前一步。当他弯腰鞠躬时,胸前的党徽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不经意间轻轻擦过颁奖台边缘。“对不起,我们让法律迟到了十年。” 他的声音低沉而饱含深深的歉意,在台阶上久久回荡,传入每一个在场者的耳中,也重重地敲打着每个人的内心。在他身后,“司法救助基金” 启动仪式的红绸被风吹得高高扬起,裹挟着丝丝细雨,重重地扑在 “人民至上” 的标语牌上,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这场迟来正义背后的艰辛与不易。
《平反之路》纪录片的拍摄现场,强烈的灯光聚焦在祁同伟身上。镜头缓缓推进,精准地捕捉到他坚毅刚强的侧脸。他静静地坐在桌前,双手轻柔却又充满情感地摩挲着张氏叔侄的申诉材料,神情专注而凝重,仿佛在与这份承载着苦难与希望的材料进行一场灵魂的对话。
“政法系统并非完美无缺的机器,但我们有勇气直面伤疤。” 他的声音醇厚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温度与力量。拍摄间隙,他的手机突然尖锐地响起,是央视导演打来的电话。他起身走到窗边接听,窗外的法桐叶在微风中打着旋儿缓缓飘落,不偏不倚地落在镜头盖里,为这忙碌而严肃的拍摄场景增添了一丝别样的宁静与诗意。当纪录片在黄金时段播出时,如同在全国司法系统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席卷各地的 “回头看” 浪潮,无数尘封已久、被岁月遗忘的案卷命运,正悄然在这场浪潮中被改写。
省高院副院长办公室里,工作人员们忙碌地穿梭着,搬着一件件红木家具。往日的威严与奢华渐渐被清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空荡荡的寂寥。新任院长的年轻助理哼着轻快愉悦的小曲,满心欢喜地挂起 “公正司法” 的牌匾,那鲜艳崭新的牌匾在阳光照耀下,散发着全新的希望与活力,仿佛在宣告着一个全新司法时代的来临。
祁同伟坐在办公桌前,在人事任免文件上郑重地签字,笔尖缓缓划过 “明升暗降” 的备注栏。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上次见到这位副院长时,对方正坐在宽大气派的办公桌后,用镶金钢笔傲慢地批注 “维持原判”,那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模样与如今的场景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电梯门关闭前,他不经意间瞥见走廊尽头,当年坚持重审的年轻法官,正耐心细致地给新入职的书记员讲解卷宗分类,那认真专注的模样,仿佛在传承着司法公正的神圣火种。
司法改革推进会上,大屏幕上播放着张氏叔侄案再审庭审录像。画面中,律师条理清晰、据理力争地陈述证据,法官神情严肃、公正无私地把控庭审节奏。祁同伟站在台下,手持激光笔,神情专注而投入。他轻轻敲击着激光笔,红色光点在 “证据存疑” 的判决词上不停跳动闪烁,仿佛在强调着司法公正的关键所在。
“每个司法工作者都该铭记,判决书上的一个字,可能重如泰山,也可能压垮一个家庭。” 他的声音在会议室里清晰地回荡,震耳发聩,直击每一个司法工作者的内心深处,让大家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散会后,他回到办公室,在备忘录上郑重地新增一条:推动建立 “案件回溯数据库”,为司法公正筑牢坚实稳固的后盾,让正义的实现不再有任何阻碍。
深夜,省高院档案室里弥漫着一股浓重刺鼻的潮湿霉味,灯光昏黄黯淡,仿若随时都会熄灭。管理员小心翼翼地打开尘封已久、布满灰尘的案卷柜,柜门发出 “嘎吱” 一声刺耳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厚重。在柜子深处,张氏叔侄案的再审判决书与当年的错判文书并排摆放着,纸质的新旧更迭间,见证了正义虽历经波折但最终到来的艰辛历程。某个尘封的物证袋里,那枚被隐匿多年、承载着真相的 DNA 报告,在昏黄灯光下终于重见天日,好似在为这场迟来的正义作证。
喜欢重生祁同伟之重拾初心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重生祁同伟之重拾初心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