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前部署:最后的防线
太原城东郊。
深秋的晨雾笼罩着这片即将成为战场的土地,枯黄的野草上凝结着冰冷的露珠。陈长安蹲在一处隐蔽的机枪阵地里,手指轻轻抚过红星高速机枪冰凉的枪管。这挺由兵工厂秘密研发的防空利器,此刻正静静等待着即将到来的钢铁风暴。
"老陈,指挥部命令!"通讯兵小王猫着腰跑过来,将一张皱巴巴的电报塞到他手里。借着微弱的晨光,陈长安看清了上面的内容:"敌航空部队预计拂晓来袭,务必守住东线防空阵地。"
他抬头望向天空,东方已经泛起鱼肚白。远处传来零星的炮声,那是八路军先头部队在试探日军外围防线。陈长安深吸一口气,转身对身后的战士们喊道:"检查弹药!枪管冷却水准备!观察哨加倍警戒!"
阵地上顿时忙碌起来。战士们将成箱的子弹链搬上射击台,有人往机枪的水冷套筒里灌入早已准备好的凉水。这些红星高速机枪是八路军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秘密生产的防空利器,每分钟能倾泻800发子弹,是普通机枪的两倍射速。
"报告队长!"年轻的机枪手小李突然压低声音,"西北方向有动静!"
陈长安立即举起望远镜。在晨雾弥漫的天际线上,几个小黑点正以极快的速度移动。他的瞳孔骤然收缩——那不是飞鸟,而是日军战斗机的轮廓!
"全体就位!"陈长安的声音瞬间变得嘶哑,"敌机来了!"
二、钢铁风暴:第一波交锋
上午6时15分,日军第一波空袭正式开始。
12架九七式轰炸机在6架零式战斗机的护航下,排着整齐的编队向太原外围阵地扑来。发动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很快变成了震耳欲聋的咆哮。
"距离3000米!"观察哨高声报数。
陈长安的手心沁出汗水。他死死盯着越来越近的机群,在心中默默计算着最佳开火时机。2500米...2000米...1500米...
"开火!!!"
随着他一声令下,东线阵地上20挺红星机枪同时喷吐出火舌。炽热的子弹在空中交织成一张死亡之网,瞬间就有两架俯冲过低的战斗机被击中要害,拖着浓烟栽向远处的山丘。
"打得好!继续射击!"陈长安兴奋地大喊。
但日军的反应同样迅速。剩余的飞机立即分散队形,开始进行规避机动。几架轰炸机爬升到更高空域,准备进行水平轰炸。陈长安的心沉了下去——这个高度已经超出了机枪的有效射程。
"轰!轰!轰!"
第一批炸弹落下,巨大的冲击波让整个阵地都在颤抖。陈长安被震倒在地,耳朵里嗡嗡作响。他挣扎着爬起来,看到不远处的一个机枪阵地已经被直接命中,只剩下一个冒着黑烟的弹坑。
"二班全体牺牲!"有人哭喊着报告。
陈长安抹去脸上的尘土,咬牙命令:"重组防线!集中火力打那些低空扫射的战斗机!"
三、惨烈拉锯:第二波攻势
上午7时30分,日军第二波空袭接踵而至。
这次来袭的是从石家庄机场起飞的18架轰炸机,由经验丰富的王牌飞行员带队。他们显然吸取了第一波的教训,采用了全新的战术:战斗机先进行俯冲扫射吸引火力,轰炸机则从侧翼突袭。
"注意三点钟方向!"陈长安敏锐地发现了敌机的战术变化。
但为时已晚。一架零式战斗机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俯冲而下,机翼下的两挺7.7毫米机枪喷吐出致命的火舌。子弹在地面上犁出一道血线,三名机枪手当场牺牲。
"老陈!小心!"
战友的警告声中,陈长安感到一阵剧痛——一块弹片深深扎进了他的左臂。他咬牙将弹片拔出,鲜血顿时浸透了衣袖。但现在不是处理伤口的时候,因为更大的危机正在逼近:六架轰炸机已经突破了防空网,正对着指挥部所在区域投弹!
"快转移机枪!拦住他们!"陈长安声嘶力竭地喊道。
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硬是将两挺机枪转移到了新的射击位置。子弹呼啸着射向天空,一架轰炸机的右发动机被击中,开始冒出黑烟。但其余飞机已经完成了投弹动作...
"轰隆——!"
震天动地的爆炸声中,指挥部所在的小院瞬间被火光吞没。陈长安的心沉到了谷底——那里不仅有重要的作战地图,还有十几名参谋人员!
四、绝地反击:战士的抉择
上午8时45分,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
八路军的防空火力已经损失过半,40挺机枪只剩下23挺还能继续作战。而日军的第三波空袭已经出现在天际线上——这次是整整24架战机,其中包括专门对付防空火力的攻击机。
"队长,弹药不多了..."弹药手小张带着哭腔报告。
陈长安环顾四周,阵地上到处都是伤员和烈士的遗体。机枪的枪管因为连续射击已经变得通红,水冷系统早就沸腾干涸。更糟糕的是,日军的战斗机飞行员似乎已经摸清了他们的火力点位置,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打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