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外的会面
1940年深秋,太行山区的夜晚已经带着刺骨的寒意。陈长安披着一件缴获的日军大衣,独自走在通往李家沟的小路上。月光被乌云遮蔽,只有手电筒微弱的光亮指引着方向。
"站住!什么人?"黑暗中突然传来一声低喝,接着是拉枪栓的声响。
陈长安停下脚步,缓缓举起双手:"我是独立团的陈长安,来找你们王营长。"
树丛中走出两个持枪的士兵,借着微弱的光线,陈长安看清了他们身上的伪军制服。其中一个年长些的士兵凑近打量:"你就是那个会讲日语的陈团长?"
"正是。"陈长安放下手,"王营长应该收到我的口信了。"
两个士兵对视一眼,年长的那个点点头:"跟我来。"
他们沿着一条隐蔽的山路前行,约莫二十分钟后,来到一处隐蔽的山洞。洞口站着几个持枪警戒的士兵,看到来人,立即让开了一条路。
山洞深处,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军官正就着煤油灯看地图。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来,脸上有一道从眉骨延伸到下巴的伤疤。
"陈团长,久仰大名。"王营长声音沙哑,做了个请坐的手势,"没想到你会亲自来。"
陈长安在简陋的木凳上坐下,直接开门见山:"王营长,你在伪军待了三年,给日本人当差的日子,不好过吧?"
王营长的眼神骤然变得锐利:"陈团长这话是什么意思?"
"上个月,你的两个士兵因为偷吃日军罐头被活活打死。"陈长安从怀中掏出一张照片,"这是你妹妹吧?在太原被日本人..."
"够了!"王营长猛地拍桌而起,眼中燃烧着怒火,"你到底想说什么?"
(2)深夜密谈
陈长安平静地注视着对方:"我想给你和你的弟兄们一条活路。"
王营长冷笑一声:"投靠你们八路军?然后被日本人赶尽杀绝?"
"不。"陈长安摇头,"是给你们一个堂堂正正做中国人的机会。"
他从怀里取出一封信:"这是129师刘师长的亲笔信。只要你们起义,既往不咎,愿意留下的编入正规部队,想回家的发放路费。"
王营长接过信,手指微微发抖。煤油灯的光线在他脸上投下摇曳的阴影,那道伤疤显得格外狰狞。
良久,他长叹一声:"陈团长,你知道我脸上这道疤是怎么来的吗?三年前在忻口,我带着一个连的兄弟死守阵地三天三夜,最后等来的不是援军,而是撤退的命令..."
陈长安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后来我被俘,为了手下几十号伤兵的性命,不得不穿上这身狗皮。"王营长的声音越来越低,"这三年,我每天都在想,要是当初死在战场上该多好。"
"现在机会来了。"陈长安向前倾身,"不仅能为国效力,还能救你手下的弟兄。"
"日本人不是傻子。"王营长皱眉,"我们一个营几百号人,怎么瞒过他们的耳目?"
陈长安露出一丝微笑:"不需要全部起义。你只要暗中传递情报,关键时刻里应外合..."
(3)暗中布局
三天后的深夜,陈长安和赵刚在团部研究一张崭新的布防图。
"这是王营长送来的?"赵刚的手指沿着地图上的红线移动,"连机枪火力点和暗堡位置都标出来了,可信吗?"
陈长安点点头:"我派人核实过了,完全准确。看这里——"他指向地图边缘的一处据点,"这里是日军弹药库,守备只有一个小队,大部分是伪军。"
李云龙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眼睛发亮:"他奶奶的,这可是块肥肉!老陈,你那伪军朋友靠得住吗?"
"王营长手下的三连长是他生死弟兄,负责弹药库外围警戒。"陈长安解释道,"只要我们行动够快,完全可以在日军增援到达前拿下。"
赵刚仍有顾虑:"万一这是圈套..."
"我亲自去。"陈长安斩钉截铁地说,"带一个排的精锐,化装成伪军混进去。"
李云龙和赵刚同时反对:"太危险了!"
"正因为危险,才必须我去。"陈长安的眼神异常坚定,"只有我能用日语应付突发情况。再说,王营长冒的风险比我们大得多。"
屋内陷入短暂的沉默。最终,李云龙重重地叹了口气:"行!但你要带足人手,我让和尚带特务连在二里外接应!"
(4)里应外合
行动定在五天后的午夜。这天傍晚,陈长安和十二名战士换上了伪军制服,每个人的臂上都缠着一条白毛巾作为识别标志。
"记住,"陈长安最后一次交代行动计划,"进去后分三组,一组控制岗楼,二组解决巡逻队,三组跟我去弹药库。动作要快,尽量不要开枪。"
夜幕降临,小队借着夜色向据点摸去。在约定的地点,一个黑影正在等候。
"陈团长?"来人低声问道,正是王营长派来的三连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