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好了吗?"龙安心问小李。
年轻人打开电脑,展示出一个深紫色的米袋设计图。正面是简化的蝴蝶纹样,下面用汉苗双语写着"古歌米";背面则是一个大大的二维码,旁边小字说明:"扫码聆听千年农谚"。
"扫出来是什么?"龙安心问。
小李点开手机演示:屏幕上出现务婆唱《播种歌》的视频,下方同步显示汉文翻译,还有根据歌词内容制作的动画演示——枫香落叶、种子处理、田间管理...
"太棒了!"龙安心忍不住赞叹,"第一批包装什么时候能到货?"
"后天。"小李回答,"但有个问题——务婆的视频只有三分钟,而完整的《播种歌》有七十多段..."
龙安心和吴晓梅对视一眼,同时想到了解决方案:"分期发布!"
他们立即调整计划:每批"古歌米"包装上的二维码对应不同的《播种歌》段落,消费者收集齐十二种包装,就能拼出完整的农耕智慧体系。为了增加趣味性,还设计了"集齐换有机肥"的促销活动。
"这还不够。"龙安心沉思片刻,"我们需要一个标志性事件,让'古歌米'一炮而红。"
吴晓梅眼睛一亮:"务婆的嫁衣!"
她解释说,务婆保存着六十年前结婚时穿的一套完整嫁衣,上面绣满了与农耕相关的纹样。"如果能请务婆穿着嫁衣,在梯田里领唱《播种歌》..."
"金教授一定会发疯!"小李插嘴,"这绝对能上热搜!"
计划就这么定下了。但当晚龙安心去找务婆商量时,老人正对着火塘发呆,膝盖上摊着那件已经褪色的嫁衣。
"阿婆?"龙安心轻声唤道,"我们想请您..."
"我晓得。"务婆用生硬的汉语打断他,枯枝般的手指抚过嫁衣上的刺绣,"但衣服旧了,人也老了。"
龙安心蹲下身,这才发现嫁衣上有多处修补痕迹,最明显的是右袖口——那里用新线绣了一只小小的蝴蝶,与原本的古朴纹样格格不入。
"这是我阿妈绣的。"务婆突然用苗语说,吴晓梅赶紧翻译,"她说嫁衣上的花纹会保佑新娘,让她的田地丰收...现在谁还信这个?"
龙安心正想回答,务婆却突然哼起了一段旋律。那是《播种歌》中最悲伤的段落,讲述大迁徙时如何把稻种藏在发髻里,如何在长江边丢失了最珍贵的黑糯米...
老人的声音沙哑颤抖,却莫名有种穿透力。龙安心看见火塘的光在她皱纹纵横的脸上跳动,那些皱纹像是另一套神秘的纹样,记录着比嫁衣更古老的故事。
歌唱完后,务婆轻轻点头:"我穿。但有个条件——"
龙安心赶紧掏出笔记本。
"要真按古法种,真按古法收。"老人的眼睛在火光中异常明亮,"不能骗土地,也不能骗听歌的人。"
龙安心郑重点头。那一刻,他忽然理解了"活路头"仪式的真正意义——那不仅是一种农事技术,更是一种与自然相处的伦理,一种对生命循环的敬畏。
---
三天后的清晨,"古歌米"品牌发布会如期举行。不同于常见的酒店会场,龙安心选择了那片最早的试验田作为场地。金教授的团队搭建了一个简易舞台,背景是层叠的梯田和远处云雾缭绕的雷公山。
务婆果然穿着那件古旧的嫁衣来了。虽然需要吴晓梅搀扶,但老人坚持自己走上田埂。阳光下,嫁衣上的刺绣闪闪发光,银饰随着她的步伐叮当作响。围观的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叹和掌声。
龙安心简短致辞后,金教授公布了紫米的最新检测结果:除了超高硒含量,还富含花青素和γ-氨基丁酸,具有明确的保健功效。台下闪光灯不断,几个网红主播已经迫不及待地对着手机喊话:"老铁们看好了!这就是上过央视的富硒紫米..."
但全场高潮出现在务婆开唱的那一刻。没有伴奏,没有麦克风,八十九岁的老人站在梯田中央,用苍老而有力的嗓音唱起了《播种歌》全本。她的嫁衣在秋风中微微飘动,银饰反射的阳光在水田上跳跃,仿佛千万颗细小的钻石。
龙安心站在舞台侧边,看见台下不同人的不同反应:金教授如痴如醉地记录着每一个音符;州领导频频点头,虽然明显听不懂苗语;合作社的年轻人起初有些尴尬,但随着歌声进行,渐渐挺直了腰板;而那两个疑似黔丰农业的人,则脸色阴沉地提前离场...
歌声结束后,务婆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动作——她从嫁衣口袋里掏出一把紫米种子,撒向最近的田块。这个即兴之举引发了连锁反应:吴父跟着撒了一把,然后是金教授,最后连州领导也接过种子参与进来。阳光下,紫色的米粒如同雨点落入水中,激起一圈圈细微的涟漪。
发布会大获成功。当天晚上,"八旬苗婆嫁衣唱古歌"的视频登上热搜,"古歌米"的预售订单突破两千单。龙安心正在办公室核对数据时,手机突然响起警报声——试验田的监控被触发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