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梅正在一旁给熬好的果酱装瓶,听到这话抬起头,"我们苗家保存食物有古老的方法,不需要那些化学品。"
张明明显不信,但没再说什么,只是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了几笔。
第四天清晨,两百瓶精心包装的猕猴桃酱装上了前往县城的货车。每瓶标签上都印着吴晓梅设计的图案——一只蝴蝶落在猕猴桃上,象征苗族神话中"蝴蝶妈妈"赐予的果实。龙安心特意叮嘱司机要在冷链车厢里放置温度计,并承诺三天后货款到账就给大家发工资。
然而第五天中午,龙安心的手机响了。来电显示是上海区号。
"龙先生吗?我是华尔道夫酒店的采购经理。"电话那头的声音很客气,但带着明显的不满,"你们发来的果酱有问题。"
龙安心的心猛地沉了下去。"什么问题?"
"第一批到货的五十瓶,有三十七瓶在开箱时已经发酵冒泡了。我们的品控不能接受这种质量。"
"这不可能..."龙安心感到一阵眩晕,"我们用了最好的密封技术,而且要求全程冷链..."
"现实就是如此,"对方打断他,"考虑到你们是小作坊,我们愿意再给一次机会。但如果剩下的货还是这样,不仅会全部退货,还要你们承担违约金。"
挂断电话,龙安心坐在合作社门前的石阶上,双手抱头。八月的阳光照在他背上,却驱散不了内心的寒意。这笔订单不仅关系到合作社的生计,更关系到他们能否打开上海这样的高端市场。
"怎么了?"吴晓梅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一只手轻轻搭在他肩上。
龙安心把情况告诉了她。吴晓梅皱起眉头,"我们的密封工艺没问题,难道是运输途中温度失控了?"
"很有可能,"龙安心站起身,"我得去趟县城,查查物流记录。"
就在这时,阿公慢悠悠地从村口走来,肩上扛着一捆新鲜的葛藤。看到两人愁眉不展的样子,老人停下脚步。
"汉人娃娃,脸比苦瓜还苦,"阿公用苗语说,"遇到什么难事了?"
龙安心把果酱变质的事告诉了老人。阿公听完,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然后举起手中的葛藤。
"你们汉人就知道用冰箱,"老人哼了一声,"我们苗家运鲜肉走三天三夜都不会坏,靠的就是这个。"
龙安心这才注意到阿公手中的葛藤——茎秆粗壮,表皮呈灰褐色,叶子是典型的三出复叶。他记得小时候见过寨子里的人用这种藤蔓捆扎东西,但不知道它还有保鲜作用。
"葛藤能防腐?"他疑惑地问。
阿公没回答,只是转身朝自家走去,示意他们跟上。老人的吊脚楼底层是个半开放的空间,墙上挂满了各种晒干的草药和兽皮。角落里堆着几个陶罐,上面盖着芭蕉叶。
阿公掀开其中一个陶罐的盖子,一股酸甜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伸手从里面掏出一块用葛藤叶包裹的东西,解开后竟是一块新鲜的野猪肉,颜色红润,毫无腐败迹象。
"这是...十天前打的野猪,"阿公得意地说,"用葛藤汁抹过,包上叶子,放在这个罐子里。现在还能吃。"
龙安心凑近闻了闻,确实没有一丝异味。他惊讶地看着老人,"阿公,这太神奇了!能教我们吗?"
老人眯起眼睛,"这是老辈人传下来的法子。葛藤汁里有'山神的唾沫',能让食物不坏。"
当天下午,在阿公的指导下,合作社的成员们开始准备葛藤汁。老人带着几个年轻人去山脚采集新鲜的葛藤,要求必须是生长在向阳处的,茎秆粗壮、叶子肥厚的。回来后,他们把葛藤切段,用石臼捣碎,再挤出深绿色的汁液。汁液散发出一股特殊的青草香气,略带苦涩。
"这个要兑水吗?"张明好奇地问,同时用手机记录整个过程。
"不兑,"阿公严肃地说,"纯的才有效。"
吴晓梅接过汁液,小心地涂抹在已经装瓶但尚未密封的果酱瓶口处。"这样真的能代替防腐剂?"她小声问龙安心。
"值得一试,"龙安心回答,"阿公的方法经过了几百年实践检验。"
为了确保安全,龙安心特意留出十瓶果酱作为对照——五瓶用现代密封技术,五瓶用葛藤汁处理。同时,他还收集了一些葛藤汁样本,准备让张明带回学校实验室检测成分。
三天后,第二批一百五十瓶果酱准备就绪。这次他们采用了阿公的方法:在瓶口涂抹葛藤汁,再用葛藤叶垫在包装箱里。龙安心还特意多付了运费,要求物流公司提供全程温度监控。
发货前,张明拿到了实验室的初步检测结果。"太不可思议了!"大学生兴奋地跑进合作社,"葛藤汁里含有多种生物碱和单宁酸,尤其是其中一种生物碱,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效果堪比0.3%的苯甲酸钠!"
龙安心和吴晓梅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喜。阿公坐在角落里抽旱烟,听到这个消息只是微微点头,仿佛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