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龙安心蹲在合作社门口修理那台老式烘干机。昨夜暴雨导致电路短路,机器散发出一股焦糊味。他用苗语低声咒骂着,手指沾满了黑色油渍。
"需要帮忙吗?"
龙安心抬头,看见一双锃亮的皮鞋。县宣传部长杨志国正笑眯眯地看着他,身后站着个穿米色风衣的年轻女子。女子约莫二十七八岁,栗色卷发打理得一丝不苟,手腕上的银镯子却让龙安心一愣——那是简化版的苗族星辰纹。
"介绍一下,这是我女儿杨雅,在省文旅集团工作。"杨志国拍了拍龙安心的肩膀,"听说你们打赢了商标官司,特意来看看。"
杨雅伸出手,指甲修剪得圆润精致:"久仰了,龙老板。你们那个'仰阿莎'维权案例,在我们集团都传开了。"
龙安心在裤子上擦了擦手才握住,触感微凉。他注意到杨雅的目光扫过合作社简陋的招牌,在"凯寨苗族文化合作社"几个字上停留了几秒。
"进去坐吧。"龙安心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
屋内,吴晓梅正在整理新到的丝线。听到动静抬头,看见杨雅风衣下露出一截改良版苗裙——机器刺绣的蝴蝶纹样,针脚整齐得可怕。
"这位是?"杨雅挑眉。
"我们合作社的刺绣总监,吴晓梅。"龙安心介绍道。
杨雅点点头,从包里取出一个精致的礼盒:"听说苗族人喜欢银饰,特意带的。"
吴晓梅接过盒子,里面是一对耳环。她用手指轻轻摩挲,突然顿住——耳坠上的蝴蝶翅膀纹路是反的。在苗族传统中,这是给逝者佩戴的样式。
"怎么?不喜欢?"杨雅问。
吴晓梅合上盒子,嘴角扯出一个微笑:"很漂亮,谢谢。"
龙安心看见她转身时,把盒子塞进了最底层的抽屉。
傍晚,杨志国提议在鼓楼前的火塘边谈事。龙安心抱来干柴,按照苗家规矩将三根主柴摆成三角形——这是敬奉祖先、父亲、母亲的仪式。
"你们这些习俗挺有意思。"杨雅掏出手机拍照,"可以做文旅宣传素材。"
火光照亮她手腕上的银镯,龙安心这才发现上面刻着汉字"福",而非传统的苗族符号。
杨志国清了清嗓子:"小雅这次来,是想帮你们打开高端市场。"他掏出一份企划书,"省文旅集团准备开发非遗旅游线路,你们的产品可以进入全省景区专柜。"
龙安心翻开企划书,彩色效果图上,"仰阿莎"果脯被包装成奢华的礼盒,旁边配文:"神秘苗疆的千年秘方"。
"利润怎么分?"龙安心问。
"你们七,我们三。"杨雅微笑,"但产品要按我们的标准调整。比如这个刺绣,太素了,得加点亮片才吸引游客。"
火塘里爆出一个火星,落在龙安心的手背上。他想起吴晓梅的话:"苗绣不是装饰品,是穿在身上的史诗。"
"我们需要考虑一下。"龙安心说。
杨雅突然凑近:"听说你在找深圳文博会的门路?"她压低声音,"我认识组委会的人。"
夜风吹动火苗,龙安心看见不远处,吴晓梅正蹲在井边洗菜。她今天换上了最旧的那件苗衣,袖口已经磨出了毛边。
第二天清晨,龙安心发现吴晓梅没来合作社。务婆告诉他,天没亮就看见她往老林子里去了。
"带着绣绷和丝线?"龙安心问。
"还有你那本《营造法式》。"务婆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
龙安心沿着小溪往上游找。晨雾中,他看见吴晓梅坐在一块青石上,正对着瀑布绣着什么。走近才发现,她在往一块靛蓝布上绣汉式的榫卯结构图。
"你这是......"
吴晓梅吓了一跳,针尖扎破手指。血珠渗进布料,在榫头位置留下一个暗红的圆点。
"我......"她慌乱地收起绣绷,"就是想试试......"
龙安心在她身边坐下,接过绣绷。布面上的榫卯结构虽然有些歪斜,但每个细节都准确得惊人。
"你看得懂《营造法式》?"
吴晓梅低头:"查了字典......"
溪水溅起的水雾打湿了她的睫毛。龙安心突然想起暴雨那夜,她也是这样浑身湿透地站在他门前。
"杨雅的事......"
"她很好啊。"吴晓梅打断他,"能帮到合作社。"
一只翠鸟掠过水面,叼走一片落叶。龙安心从包里掏出个木盒:"给你的。"
盒子里是一个樱桃木绣架,支架上刻着精细的蝴蝶纹。最特别的是,支架角度可以调节——这是他从《营造法式》里学来的技巧。
"这样你绣大件时,不用总找人帮忙绷布了。"
吴晓梅的手指抚过木纹,突然停在某个角落——那里刻着一行小字:"乌云不遮太阳"。这是苗族谚语,也是暴雨夜他背她下山时说过的话。
远处传来杨雅的呼唤声。龙安心起身前,吴晓梅突然抓住他的手腕:"等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