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订单绣商标用的..."吴晓梅虚弱地解释,"你说要每片叶子都是签名..."
暴雨转成细雨时,他们来到山涧边。龙安心将请柬折成纸船,吴晓梅从歌本撕下空白页写了张"船票"。纸船在湍流中打了个转,被浪头吞没。
"乌云不遮太阳..."吴晓梅唱起《等天晴》,歌声惊起对岸的竹鸡。龙安心发现被雷劈断的野杨梅树冒出了新芽。
蹚过溪水摘杨梅时,龙安心踩到个硬物。扒开淤泥,竟是个生锈的铁盒,里面装着泛黄的照片——年轻的父亲站在鼓楼前,身边是戴银项圈的务婆。照片背面写着:"1988年鼓楼修缮留念"。
"这是..."吴晓梅凑过来看,"龙叔在教务婆看图纸!"
照片里父亲手指着图纸某处,务婆专注倾听的样子,与现在吴晓梅破译古歌时的神态如出一辙。龙安心突然明白,文化的传承从来不是单行道。
回寨路上遇到游客求歌,吴晓梅用汉语唱起《蝴蝶妈妈》。龙安心悄悄录下视频上传网店,配文"每颗野杨梅都藏着半首古歌"。当晚订单暴涨,有条留言特别醒目:【我爷爷说这些符号是失传的苗文】。
深夜,龙安心在火塘边修复被雨淋湿的歌本。务婆拄着拐杖进来,往火里扔了把枫香叶。"晓梅发烧说胡话了,"老人突然用汉语说,"她喊你名字。"
龙安心手一抖,火苗窜起来差点烧到歌本。务婆用长指甲点着某个符号:"这个字,汉人叫'爱',我们叫'阿伴'——像鱼和水不能分开。"
阿雅急匆匆跑来:"安心哥!烘干机起火了!"龙安心抄起浇酸汤的棉被冲出去,发现是电路短路。灭火后检查损失,烘干机报废了,但明天要交的二十箱订单完好无损。
"用火塘!"务婆指挥妇女们架起竹筛,"我们苗家烘谷子几百年都是这么干的。"龙安心看着老人们娴熟地翻动果脯,忽然想起父亲常说"老办法有老办法的道理"。
凌晨三点,最后一箱货包装完毕。吴晓梅撑着病体在每份包装上绣暗记,突然栽倒在货堆里。龙安心背她去村卫生所的路上,听见她迷糊中念叨:"银饰...氧化了要擦..."
卫生所灯还亮着,村医正在给个摔伤的孩子包扎。看见他们进来,村医笑了:"今晚怎么都赶一块儿了?"龙安心这才注意到角落里坐着个浑身湿透的陌生男人。
"省农科院的,"男人主动伸出手,"来调研野生猕猴桃。"他指着吴晓梅腰间的药包,"那些草药,能让我看看吗?"
龙安心本能地挡在吴晓梅前面。男人连忙解释:"我在做传统知识与现代农业结合的研究..."说着掏出个工作证。
"杨教授?"龙安心认出了这个名字——正是之前关注他们直播的农大专家。
####第四节:暴雨后的黎明(新增2000字)
天蒙蒙亮时,龙安心独自来到父亲坟前。暴雨冲垮了部分坟土,露出个锈迹斑斑的铁罐。撬开一看,里面是用油布包着的笔记本,扉页写着《鼓楼营造法式·苗汉合参》。
笔记本详细记录了父亲当年向苗族墨师学习的榫卯技艺,最后一页夹着张剪报——正是1956年《民族画报》那篇《鲜为人知的苗族文字》,上面印着的符号与务婆歌本上一模一样。
"爸..."龙安心摩挲着泛黄的纸页,突然听到身后脚步声。杨教授拿着个仪器站在那里:"我测了你家祖坟的土壤..."
原来杨教授研究的是生态葬法,他发现龙家祖坟周围的植物长得特别茂盛。"你父亲可能用了某种传统防腐处理,"杨教授兴奋地说,"这能解释为什么暴雨没冲垮坟茔。"
回寨路上,他们遇见早起采茶的阿公。老人听完龙安心的发现,神秘地笑了:"龙木匠当年在坟周埋了九筐枫香叶,说是能'固土守魂'。"他指着远处的梯田,"那会儿汉人都笑他迷信,现在呢?梯田就数他修的那片最结实。"
合作社门口停着辆电视台的车。记者正采访包扎着手的吴晓梅:"请问你们是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结合的?"
吴晓梅看到龙安心,眼睛一亮:"是我们社长的主意..."她突然改用苗语说了句什么,记者一脸茫然。龙安心却听懂了——那是务婆常说的谚语:"竹子要经霜才甜"。
中午,寨老们聚集在鼓楼商议。原来电视台报道后,县里要评选"非遗工坊",但要求提供"传承谱系证明"。务婆颤抖着手在族谱上按手印,嘟囔着:"老辈人都是口传心授..."
龙安心突然站起来:"我有证据。"他展示父亲笔记本里的剪报,"国家早就承认过这些是文字!"
下午,龙安心带着杨教授查看被冲毁的菜地。教授抓起把土闻了闻:"肥力流失严重,但..."他拨开草丛,露出几株嫩苗,"你撒的火药籽发芽了。"
"这是..."
"滇重楼!珍贵药材!"杨教授激动地拍照,"老猎人说的'火药籽'其实是它的种子,因为爆裂传播而得名。"他计算着亩产效益,数字让龙安心瞪大了眼睛。
傍晚,龙安心在卫生所门口徘徊。吴晓梅正在给孩子们分果脯,脸色仍有些苍白。最小的女孩突然问:"晓梅姐,你为什么要学汉话呀?"
"因为..."吴晓梅瞥见门外的龙安心,脸红了,"因为想让人听懂我们的歌。"
夜里,龙安心翻出建筑学院的课本,对照父亲的笔记绘制鼓楼结构图。阿雅跑来报告:"那个教授在晒谷场跳舞!"
杨教授正对着手机手舞足蹈,原来是在视频答辩。看见龙安心,他兴奋地招手:"我们课题通过了!国家要立项研究火药籽——哦不,滇重楼的林下种植!"
临睡前,龙安心更新了网店首页。新增的"文化溯源"栏目里,是父亲笔记与务婆歌本的对比图。最新订单提醒响起,来自省博物馆的询价:【能否定制古歌符号刺绣藏品?】
窗外,雨后的第一颗星星出来了。龙安心想起炭窑里吴晓梅唱的那首歌:"乌云不遮太阳..."他摸出那颗没吃完的野杨梅,放进嘴里慢慢咀嚼。酸涩过后,是久久回甘的甜。
喜欢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