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员看王汉林这么说,想着王汉林说这些话的含义。
想到还是汉林想的远啊,要是我的话,我也就是再建4个储备粮库,有两年的粮食储备还不够。
看来我的想法有些狭隘呀!有很大的局限性,眼界还是太窄呀!
这件事情我要形成简报上报到上级,基地这个状况也适合全国的状况啊。
王汉林又接着跟指导说:“指导员,您过来看一下地图,你看一下这片地,我听肖秘书汇报,这片地大约有1000亩地左右,但是感觉种不了地,说是因为土地质量问题。”
“我是这样想的,明天我让肖秘书在这里做一下测绘和探查,看看这一片地是什么状况,土质是什么样的,土里有什么东西。我准备让肖秘书挖坑挖半米深,隔500m挖一个,看看这里的地质到底是什么状况,然后回来研究一下适合种植什么作物。”
“如果把这一片地都开发出来,这1000亩地如果种植玉米,那就每一年能给咱们产生40万斤的玉米。”
“如果这1000亩地真正开发出来,就能解决咱们每年口粮的1/9,这是一个很大比例,这么多的自给自足的粮食储备,我们压力会小一些。”
“肖秘书说,这一片地非常的平整,这片地一到雨季,山上的雨水冲刷下来,就会变得很泥泞,如果真是这样,看看土质问题能不能改造成水田?”
“如果真的能改造成水田,即使一亩地打200斤大米,那一年就是20万斤的大米呀。这20万斤大米可不是玉米能相比的,这大米是细粮,高能量作物,如果能种大米,尽量还是种大米,毕竟咱们也不能总吃粗粮啊。”
“基地以后逐渐要粗细粮食搭配着吃,这样员工才能有体力做工作,我们要逐渐提升生活质量。”
指导员说:“那这个事情由我来接手吧,具体的工作由我来做,等调查结束行程报告后,咱两个再讨论怎么办。”
“指导员,这个事情由你来接手之后,你还有一件事情去办,这件事情比种地还重要。”
指导员说“是什么事情?比种地还重要!”
王汉林说:“指导员,咱们需要两台、最少需要两台大马力的拖拉机。我感觉现在能换来大马力拖拉机的地方只有北面儿的老大哥了。您能不能跟上级申请一下,看看北面老大哥需要什么,咱们能不能用物资跟他们换?只要他们能提出需要物资的清单,我就用东西跟他们换,换来两辆大马力的拖拉机。”
“指导员,我是这样想的,这一片1000亩地我想设计出一个设备,这个设备叫捡石机,用大马力拖拉机拉着这个捡石机,把这个土里的石头全捡出来,这样土里没有大石头,这个土地咱们就改造成功一半儿了,然后再根据这个土地的形状和落差,咱设计一个排水系统和存水区。”
“如果真能改造成水田,那么咱们的种植区域又增大了,又能让咱们的储备粮食的基础力量增大了。”
指导员说:“没问题,这件事情一会儿我就向上级做申请,看看北面儿需要什么,咱们就跟他们换,最近我也感觉到没有机械设备是很难。把效率提升下来,光是靠人力是不可以的。”
王汉林又和指导员说:“指导员您能不能申请一些农业有文化的学生或者专家也可以,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跟农业的高校商量一下,把咱们这里的种植区域和养殖区域变成大学的训练基地和实习基地呢。”
“他们总是学习理论知识,如果让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咱们这个基地上能实践,这样对他们是有好处的,他们也能做实验,对我们的规划也是有帮助,毕竟我们没有真正的从科学角度去策划,去研究这些事情。”
指导员说:“这两件事情我都上报给上级,让上级去解决。”
王汉林点点头说:“那指导员儿我没有别的事情,就是这几件事情,仓库的事情就尽量去做吧。对了,指导员,我们的施工建设以后不能总靠兵工团力量。我们要组建自己的建设队伍了。”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咱们各个基地的名称的问题,现在光一个水库现在就有7、8种叫法,咱们的采矿区也有4、5种叫法,这样以后都是麻烦。”
“您要规划一下每一个地方的叫法,咱们统一一下整个咱们基地的架构,规定好名称,这样以后无论是去哪一个地方,或者是说要去哪一个地方,咱们都规划,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随着咱们的地盘的增加,人员的增加,这样混乱的管理模式是不可行。”
指导员说:“这些事情前些天我也想了。我们要有规矩,有纪律,有规划的形成咱们的基地,以前都是没想这些细节,现在确实要想一想。”
王汉林说:“指导员,那现在咱俩大概简单的规划一下,这样以后你以这个大致的规划让下面的人做细节填充吧,最后形成一个报告,咱俩再讨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