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苗家的人也热情地邀请王汉林一起吃晚饭。
饭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
王汉林感受到了这份浓浓的情谊,心里暖烘烘的。
他一边品尝着美味的饭菜,一边和大家愉快地交谈着,暂时忘却了一天的疲惫。
明天王汉林就要回基地了。
基地里还有许多工作等着他去处理,他必须尽快赶回去。
他估计这一次离开后,再回来就得等到8月了。
虽然心中有些不舍,但他知道自己肩负着责任,必须为了未来的生活和事业努力拼搏。
他暗暗下定决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定要更加努力,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让自己的计划都能顺利实现。
第二天,王汉林收拾好屋子,收好个人的卫生,锁好门出了跨院。
见到了94号院的管理大爷,这院人员少,就一个大爷叫段大爷。
是一位机械厂的钳工听说技术挺好。
“汉林 啊 ,你这又出差 啊?”
“段大爷啊,没办法劳碌命啊,以后靠您多照看了。”
“汉林你去忙吧,放心这是94号院,没有那些烂事!”指的是95号院的丑事。
王汉林和段大爷寒暄一会就出发了。
在那偏远的乡村,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正艰难地行驶在满是碎石的路上。
每一次车轮碾过石块,车身便会剧烈地颠簸起来,仿佛随时都会散架一般。
车上坐着的,正是王汉林。
此刻,他紧紧地攥着车把,那手指节因为用力过度而泛出了惨白的颜色,暴起的青筋就像一条条扭曲的蚯蚓,显示出他内心的紧张与不安。
道路两旁的白杨树上,新刷上去的标语在清晨的微光中显得格外醒目,那新鲜的石灰味道还弥漫在空气中,丝丝缕缕地钻进王汉林的鼻腔。
“建设新中国,伤残不退场”
这几个大字像是一团火,燃烧在每一个响应号召、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之人的心中。
这些标语是希望的灯塔,也是责任的召唤,尽管王汉林身体有了伤残,但他依然没有退缩,依旧在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奔波。
三轮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缓缓前行,每一次转弯都伴随着车身的摇晃和车轮与碎石摩擦发出的刺耳声响。
终于,在转过最后一个山坳后,虎峪山那青灰色的轮廓如同一位沉默的巨人,猛地撞进了王汉林的视野。
它巍峨耸立,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像是给它披上了一层绿色的绒毯,而裸露的岩石则如同巨人身上的筋骨,彰显着岁月的沧桑与坚韧。
山脚下,一排红扑扑的瓦房静静地伫立着,它们像是一群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
瓦房的屋顶上,一面红十字旗在晨风里无力地耷拉着边角。
那旗帜原鲜艳的红色,好像在岁月的侵蚀、烈士血的洗礼下,已经变得有了灵魂,所代表的希望和救助的意义,熠熠生辉。
王汉林望着那面旗帜,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即将到达目的地的重压感到沉重,也有对未知情况的担忧。
他深吸一口气,握紧车把,继续朝着那排瓦房驶去,仿佛那是他此刻唯一的方向,也是他心中坚守的信念所在。
喜欢穿越在50年代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穿越在50年代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