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午的时间,徐孝先带着赵山河几乎泡在了大牢里。
随着快要午时才走出诏狱,望着头顶的太阳,徐孝先竟然有种重见天日的感觉。
陈不胜跟何福还没有回来,这让徐孝先有些心惊,王应举这货……真是把镇抚司当成自己家私有的镇抚司了。
就像刚刚审问时,徐孝先才清楚,这家伙是只要看上的,就都想搬到自己家里去。
而且更可笑的是,在自己离开时,王应举竟还提醒自己千万不要搬过来住,要不然不会有好下场的。
没理会王应举的好心提醒,但徐孝先对于掌印镇抚司这件差事儿,心里不由又多了几分谨慎跟小心。
没有等到何福跟陈不胜等人回来,但却是等到了不少人递过来的名刺。
其中不乏一些官员,以及一些商贾名流。
而其中还有一部分名刺,是他从那四个千户那里收到的。
四个千户,每个人过来给自己递上所谓旁人托他带过来的名刺时,都会隐隐暗示着徐孝先,这个人为何不能轻易得罪,其平常跟谁谁走得近什么的。
比如这个商贾的宴请最好是参加,此人为人豪爽、不拘小节,家财万贯都不足以形容等等。
比如这个官员可以结交,身后不止是有朝中的官员做靠山,而且在南京也有门路等等。
看着十数个名刺,徐孝先长吸一口气,他想到会有人递名刺攀关系。
但没想到会这么快。
赵山河一一拿起分别着,时不时给徐孝先建议道:“这个吧,说只要你赴宴,今晚让他未出嫁的女儿作陪。怎么样?他女儿应该很漂亮吧,要不然他能拿得出手?”
“你就不怕他这个女儿是哪个青楼的?这你都信?要不你去?”
徐孝先端着茶水淡淡道。
“算了,我怕陈总旗的拳头。”
赵山河笑着摇头拒绝。
徐孝先没打算理会这些个名刺请柬,不过也有些理解王应举,为何上任后总是在应酬了。
毕竟,这十数个名刺,无论哪一个拿出来看,感觉对自己的仕途都有用,或者是对自己平日里的交际都很有帮助。
随即吩咐赵山河在这儿等陈不胜,若是崔元过来,让他继续审昌平知州郑承义。
而他则从马厩里牵着胭脂,先前往大兴知县衙署。
昨日与冯子才虽未有过多的交流,但想必如今凭借自己掌印镇抚的身份,冯子才应该不会跟自己打官腔、为难自己吧?
而且随着仇鸾一案落幕,想必也没有人会去关注,被发配从军以及入浣衣局的是不是仇鸾的亲生子女了。
大兴县衙门口不远处,洪氏兄弟夫妇以及洪清文,谨慎小心地站在角落左右张望着。
看到徐孝先策马而来后,五人原本还有些紧张的神情,也立刻放松了下来。
“徐大人。”
洪兴替徐孝先牵着缰绳,看徐孝先跳下马背。
五人的衣裳都很普通,但此时见到自己后,能够看得出来,五人的精气神儿都还不错。
有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感觉。
徐孝先看了看五人,道:“若是今日能够办成,往后你们跟过去可就没有任何关系了,可想好了?”
“嗯,想好了。如此大恩大德,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报答大人了。”
洪兴点着头,有些按捺不住的兴奋道。
“报答不报答就不说了。今日也跟你们提了一句,下午得去收回程兰她娘留给她的首饰铺子,还有一间布行,首饰铺子在城隍庙那边,布行在灯市这边,所以你们两人想好了吗?”
“想好了,首饰铺子就我跟贱内以及清文三人帮程娘子打理,布行这边我嫂子是内行,跟大哥打理不成问题。”
洪兴继续说道。
跟徐孝先想的一样,洪兴能言善道,加上孙氏也差不多,所以这两口子帮着打理首饰铺子,徐孝先眼前最起码不认为有什么不妥。
点了点头,随即叮嘱五人道:“问起来时就说你们是从通州过来投奔吴仲的,跟他大哥的嫂子是亲戚,俺答乱京时父母死于战乱,通州府那边为难你们,不得已就投奔升为总旗的吴仲了。”
五人俱是点着头。
心里头多少有些惆怅。
徐孝先教给他们的话也是半真半假。
毕竟,仇鸾夫妇确实算亡于战乱,而他们……也确实无家可归。
“通州合适吗?官府到时候会不会查呢?要不要说远一点儿?”
洪清文长胖了一些,尤其是那张白里透红的脸蛋儿,此时已经恢复了当初徐孝先初见时的样子。
明媚动人、婉约俏丽。
“你想说哪里?”
徐孝先不动声色地问道。
洪清文双眸一亮,见徐孝先并未否决自己的提议,何况自己也是不希望给徐孝先往后带来麻烦。
于是急忙道:“陕西如何?一来距离京城远,就算是官府想要查,也会有一定的难度。二来那边也不算是很太平,经常被俺答或者是其他鞑靼人袭扰。所以说从那边过来投奔吴大人的话,是不是更为合适一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