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准备就绪,皇帝便与赵伟等人在偏殿等候,等待小太监告知朝中大臣已至德寿殿候驾,皇帝才带着赵伟郭靖前往德寿殿。
皇帝让赵伟郭靖藏身在后殿之中后,自己走出在龙椅上坐下,待得群臣见礼完,缓缓开口道:“昨夜,吾遭遇刺杀。”
殿下群臣顿时哗然,一阵嗡嗡声传出。
直到最先惊醒的御史大夫,喝令群臣,遵守朝堂秩序,议论声才缓缓停下。
一中年官员出列到:“臣,礼部尚书,权刑部尚书乔行简参见官家,请问官家可否抓住凶手。”
皇帝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然后把脸转向史弥远道:“史相国,你可知,是何人派刺客刺杀于吾。”
史弥远此刻脸色苍白,但还是强咬牙道:“微臣不知,此事当交于刑部与大理寺查办。”
皇帝盯着他片刻,随后冷冷说道:“史相公如何会不知,刺客已供认,是史相公指使。”
群臣又是一阵大哗,部分情绪激动的更是怒斥史弥远,让他认罪伏法。
史弥远强打精神对皇帝说道:“官家何故冤枉老臣,老臣对大宋忠心耿耿,如何会派刺客刺杀官家。”
皇帝一声冷笑说道:“史相公不承认便罢了,吾让刺客与史相公对峙就是。”
转头,低声吩咐小太监到后殿。
底下群臣纷纷盯着皇帝龙椅后的照壁,只见后殿缓缓走出一个头戴斗篷的人。
那人径直走到史弥远面前停下,缓缓拉开斗篷。
史弥远见到此人,脸色巨变,豁然退后几步,指着她道:“不可能,你已经死了,你昨夜分明已自杀……”
皇帝嚯得站起身来,上前几步,指着史弥远喝道:“史相公,吾倒是想问你。
你一个外臣,如何对吾身边昨夜刚刚发生的事,如此清楚?”
见到史弥远讷讷不能言,于是皇帝装作恍然点头又道:“是啊,昨夜分明有吾身边,被你买通的人去告诉你。
兰妃刺杀吾失败之后,已畏罪自杀,你说是不是啊,史相公”。
史弥远此刻已摇摇欲坠,全靠身边两个铁杆亲信扶着,才没有倒地。
群臣见此情景,哪还不明白此事的真假。
皇帝见此情景,眼神示意群臣中一个官员。
那人是皇帝亲自任命的亲信,咬牙上前到:“臣,御史崔浩,弹劾史弥远,勾结内外、意图不轨、谋刺君上,请官家圣裁。”
仿佛打开了一个阀门,又有一位大臣上前道:“臣,工部侍郎郑清之,弹劾史弥远擅权用事、专任憸壬,请官家圣裁。”
“臣,徽猷阁学士崔与之,弹劾史弥远,矫诏谋害前平章军国事韩侂胄、降金乞和、丧权辱国,请官家圣裁”
“臣……”
“臣……”
墙倒众人推,一时间十几位大臣出列弹劾史弥远,皇帝按下心中的欣喜,对一位出列的大臣道:“乔尚书,史弥远如此丧心病狂、罪大恶极,刑部可有何决议。”
刑部尚书乔行简下拜道,“臣惶恐,史弥远罪大恶极,当移交大理寺,由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三司会审。”
皇帝满意点头道:“殿前司何在。”
殿外早已等候的殿前司侍卫,在一位殿前都虞候的带领下快步进入,皇帝到:“即刻起,罢去史弥远一切官职,扒去朝服,移交大理寺。”
然后对身后的一个中年太监说道:“董宋臣,将昨夜伺候吾与兰妃的所有宫女太监收押,你亲自负责,审问出何人与史弥远内外勾结。”
董宋臣连忙点点头称是,带着一票侍卫太监到后宫拿人。
看到大局已定,史弥远以及他几个亲信大臣,都被侍卫拿下,送交大理寺。
皇帝又缓缓地对群臣说道:“史弥远及其党羽把持朝政十余年,亲信遍布各地。
诸位爱卿还请仔细分辨,不要放过一人,但也不可冤枉一个好人。”
还没从震惊中缓过来的殿内群臣,只能纷纷应是。
皇帝吩咐解散朝会,在太监侍卫的簇拥下返回后宫。
宫内的大清洗,当然还要靠他自己来控制局面。
这些人现在已成为无根之木,相信要不了几次审问,便能交代清楚。
皇帝没走几步,忽又想起一事,于是让太监把乔行简叫到后殿。
乔行简匆匆赶来对皇帝行礼道:“官家还有何事吩咐?”
皇帝一只兰妃道:“乔尚书,此人,怕是吾无法交给你一并询问了。”
乔行简奇道:“这是为何,官家,兰妃虽然不是主谋,但她的确犯下了弑君之罪,还请官家不要罔顾私情。”
皇帝叹了口气道:“你再仔细看看,兰妃其实昨夜已经身死。
那史弥远说的没错,兰妃受他们胁迫指使,昨夜刺杀于吾。
但幸得吾新晋册封的金鳌岛赵真人宝物护佑,吾才无事,兰妃见此,才畏罪自杀。”
乔行简盯着兰妃看了一会儿,没看出太大异常。
于是问皇帝道:“官家说兰妃已身死,为何行动一如常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