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还请保重龙体啊!”
眼见宋理宗还在那大笑不止,群臣也是忍不住出声劝慰道。
过了好一会儿,宋理宗总算是恢复了正常,他看见殿中跪倒一片,而且都用一种震惊的眼神看着自己,他顿时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无非是自己殿前失态了。
不过想到奏折上所说之事,宋理宗就觉得这小小的失态,根本无足挂齿。
“陛下,你没事吧!”贾似道上前一步,小心的问道
“贾爱卿,你看朕像是有事吗?”
宋理宗嘴角有着压抑不住的笑容,并且他还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好让贾似道能更好的一睹他的龙颜。
“陛下,那您刚刚……?”
看着一反常态的宋理宗,贾似道最终还是没敢问出来。
“贾爱卿是说这封八百里加急的奏书吧!”也许是看出了贾似道的担忧,宋理宗主动的问了出来。
“正是,不知道这奏疏上写了什么,能让陛下这么开心?”贾似道小心的试探道,生怕宋理宗把怒火撒到了他的身上。
“爱卿,你这么聪明,不妨猜猜,猜对了,朕有奖励。”
看宋理宗的笑容不似做伪,贾似道的胆子也大了一点,他笑着问道:“难道是蒙古人退兵了?”
“贾爱卿的胆子,不防大一点?”宋理宗边说还便把手往高抬了一点。
得到宋理宗暗示,贾似道立马壮着胆子说道:“那肯定是蒙古人是被我们打败了。”
“哈哈,爱卿的胆子,还是小了,不过这也怪不得你,毕竟朕刚开始看到这封奏书时,也被吓了一跳。”
看着大庆殿上,这一唱一和君臣,百官的心里却是极度羡慕,毕竟唯有深厚的圣宠,才会被这般优待。
见所有臣子的目光,都放到自己手里的奏疏上,宋理宗也不再吊着他们的胃口,直接就让万公公当众宣读了出来。
“臣,襄阳安抚使吕文焕与襄阳知州陈青云启,景定二年,七月初,有蒙古大军犯境,百姓苦蒙军久矣,臣等奉皇命镇守襄阳以来,夙夜兴寐,不敢有任何懈怠,自宝佑六年(1258年)来,肃清壁野,强化兵事,于今年成军。有小将吕师圣者,威猛无双,堪称古之卫霍,于月中奉命出击,带兵万骑,辗转襄樊二地,万骑无双,先屠蒙古大军三十万,斩其先锋朝鲁,灭其统帅阿术。后又遇樊城陷落,吕师圣大怒而出,再度结军万余人,横击樊城。当得知樊城守军全部战死,百姓被屠,吕师圣泣血立誓,誓报此仇。待对方放松警惕之际,吕师圣一剑挥出,破其城门,生擒叛将刘整,斩其羽翼范文虎,随后尽屠叛军九万人,而后星夜回城。至此蒙军四十万大军彻底绝灭,襄阳之围也已解除,樊城又重归我大宋之地,付讫再拜,赖皇上圣佑,解此襄樊之劫难,为君再拜,大宋万世不易,千秋万代!”
奏折写的并没多出色,言辞只是达意,但群臣听完之后,却是感觉浑身陡然打了一个激灵,这不仅是一封捷报,更是一个可以安定天下人心的利器。
“天佑大宋……吾皇万岁……”
随着万公公最后一丝声音落地,群臣开始高呼万岁,这声音大的,差点没把大庆殿的房顶给掀起来。这些人都是人精,自然知道该如何表现,才能赢得皇帝的青睐。
果然宋理宗看到这些大臣如此吹捧自己,也是乐的笑出了声。
过了将近一盏茶的功夫,大庆殿的笑声才有了减弱的趋势,只听坐在龙椅上宋理宗笑着说道:“诸位爱卿,襄阳城的将士们浴血奋战,抗击异族,终不负朕望,今朝尽灭蒙军四十万,一雪前耻,此事当举国同庆!”
“陛下圣明!”
听着手底下,这群大臣的恭维,宋理宗脸上全是笑意,这几日有些忧愁得面容,此刻也焕发一新。
又过了片刻后,大殿中的众人慢慢的冷静了下来,宋理宗亦是如此,如此巨大的功劳,到底又该如何封赏?还有那个吕师圣到底是何人?吕文焕与陈青云的奏疏中,根本未曾提及对方的出身。这就让宋理宗有点头疼了。
“诸位爱卿可知吕师圣是何人?”宋理宗清了清嗓子,视线扫向了下方。
下方的诸位大臣,闻言不由傻眼了,唯一知道真相贾似道此时也装起了哑巴,吕文焕是他一手提拔的,自然知道对方的底细,他要是没记错的话,这个吕师圣就是对方的幼子。
此刻贾似道还不知道这份奏疏上的内容有几分真,几分假,以他以往的经验,大捷肯定是真的,只是立功的人是谁,还有待商榷,若是吕文焕为了推吕师圣上位,故意把功劳给了他的儿子,那这个事一但查出来,事情可就大了。所以在事情没有百分之百的确定前,他决定装一次哑巴。
只是贾似道想躲,可有人却不想这般轻易放过他。
只见与他一直不对付的丁丰刚,突然站了出来,高声说道:“启奏陛下,吕师圣既然信吕,那可能便与襄阳安抚使吕文焕有些关系,而吕文焕又是贾相爷,一手提拔的,所以贾相爷可能会知道些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