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打鬼广场「打鬼庙」与辣油香里的百态鬼心
谷雨时节,打鬼广场突然竖起座「打鬼庙」。县太爷亲自题写的庙门匾额还滴着辣油,「打鬼」二字被写成傩戏鬼脸模样,左眼是辣油罐,右眼是鬼角,嘴角咧开处流出的辣油竟形成天然烛泪,浇在庙前的长明灯上。
庙中供奉的不是神像,而是打鬼县历代用过的打鬼木柱。最显眼的是百年前那根,柱身上的辣油疤痕被金箔包边,旁边立着王二麻子四人的辣油皮影——每逢初一十五,皮影就会在辣油灯光下自动上演《偷鬼改良记》。二混子摸着木柱上的凹痕感慨:「当年赵小偷被绑在这儿磨破了皮,现在倒成了香饽饽。」
打鬼庙开张首日,首善镇的辣油商们抬着镀金辣油罐来还愿。他们往功德箱里塞的不是银钱,而是写着「不再掺假」的辣油纸,纸遇箱底的母液自动显影,竟映出各自祖上偷奸耍滑的丑态。王鬼角站在一旁泼辣油净手,油雾飘过商人们的脸,竟洗去了他们眉间的黑气。
谁也没料到,这庙最旺的竟是「鬼角求签」。签筒里插的不是竹签,而是用辣油玉米芯做的「鬼角签」,每根芯里都嵌着辣油晶,能照出求签人心里的鬼。有个赌徒抽到「辣油蚀骨签」,晶中映出他输掉的辣油田正在生鬼斑;而红玉村的寡妇抽到「鬼角护雏签」,晶里竟浮现出她夭折儿子的笑脸,手里攥着辣油饼。
「这哪是打鬼庙,分明是照心镜。」县太爷摇着折扇巡视,看见灰衣人儿子在庙后给孩子们讲鬼角故事。少年用辣油在地上画鬼角进化史:从抗倭时期的铁角,到偷鬼用过的木角,再到如今的辣油水晶角。孩子们听得入神,有个男孩突然指着庙顶惊呼:「看!鬼角云!」——天边的云竟聚成鬼角形状,云隙间洒下的阳光里,隐约有傩戏小人在跳舞。
芒种时节,打鬼庙来了位特殊香客——邻县的「鬼脚神偷」。他蒙着脸跪在木柱前,供桌上摆着偷来的辣油秘方,秘方纸边还沾着血。王鬼角递给他碗辣油茶,茶香里突然浮出他母亲临终的画面,神偷当场摘下面具,露出与二混子相似的刀疤:「我娘说,偷鬼喝了荒鬼村的辣油茶,就能看见良心。」
打鬼庙的偏殿很快成了「鬼心诊所」。刘老鬼曾孙用辣油针灸治心病:贪财鬼扎「足三里」,针上抹辣油金;懒惰鬼扎「涌泉穴」,针柄缠辣油绳;嫉妒鬼喝「鬼角泻肝汤」,汤里泡着各村头人的包容心。二混子自告奋勇当「试针员」,扎完贪财穴后,看见铜钱竟变成辣油罐模样,追着满院子跑。
小暑夜,打鬼庙突发大火。县太爷抱着木柱往外冲,却见火焰遇辣油竟凝成鬼角形状,自动扑灭了正殿的火。事后清点,唯有供桌上的「偷鬼忏悔录」被烧出焦洞,洞里竟露出百年前的密道——密道里堆满偷鬼藏的辣油饼,饼上的霉斑竟长成「改」字。
「这是老槐树在警示我们。」王鬼角摸着密道里的辣油痕,痕迹竟与庙中木柱的刻纹相连。县太爷当场下令在庙旁建「鬼角忏悔墙」,墙身用辣油砖砌成,忏悔者对着墙说出真心话,砖缝就会渗出辣油,洗净墙上的旧罪痕。首善镇的赌徒第一个上墙忏悔,他说完「戒赌」二字,砖缝里流出的辣油竟在地上聚成「赢」字。
秋分祭庙时,打鬼县的百姓们带着各家的老鬼角来「开光」。王鬼角用老槐树的母液给每个鬼角点眼,点完的鬼角突然能「说话」——首善镇老板的鬼角说起了他曾祖父的诫子书,红玉村护粮队的鬼角哼起了抗倭号子,连二混子的鬼角都嘟囔着:「别偷辣油饼了,再偷老槐树要打屁股。」
冬至那晚,王鬼角独自坐在打鬼庙前。月光下,庙门的辣油匾额泛着温润的光,「打鬼」二字竟变成「引善」。他摸着庙前的长明灯,灯油正是百年前王二麻子他们偷的那罐,历经岁月竟丝毫未腐。灯芯突然爆了个灯花,映出老槐树的影子,影子里的鬼角慢慢展开,变成了翅膀的形状。
这一晚,打鬼县的辣油灯都朝着打鬼庙的方向亮着。灯影里,庙中的木柱又添了新刻:「打鬼打鬼,不如引鬼向善;辣油辣油,原是渡心之舟」。而在庙后的忏悔墙下,不知谁摆了碗辣油汤,汤面上漂着两枚鬼角形状的油花,像极了两个勾肩搭背的良人,正朝着光明处,一步步走去。
喜欢荒延村破局者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荒延村破局者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