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6年,榕水市。
元梓筱背着双肩包,脚步轻快地走在人群里。
她抬头看着不远处那块刻着“榕水大学”四个烫金大字的校名石,心里涌起一股奇妙的感觉。
二十多年前,她的两个妈妈也曾在这里走过。
一个,是元泠,整天吹嘘自己当年是如何轻松考上榕水,元睦筱对此深表怀疑。
另一个,是李若蘅,总念叨着没能考上榕水是她一辈子的遗憾,即便后来她成了小有名气的作家,这份执念也未曾消减。
现在,她来了。
当然,来这里不全是为了追寻母亲们的足迹。
她有更重要的事。
元梓筱攥了攥背包带,拐进了生命科学学院的大楼。
她要见一个人,一个存在于家族传说中的人物,她的表姐,元梓雯。
在元梓筱的认知里,元梓雯这个名字等同于传奇。
四十二岁,生理学领域大满贯得主,理论皮物学的开创者,差一步就能评上院士的顶尖学者。
是她,凭一己之力,将榕水大学的理论皮物学专业拉到了能与清北叫板的高度。
无数考生挤破头地涌进榕水,就是为了一睹元博士的风采,能上她一节课,足够吹嘘整个大学四年。
元梓筱穿过长长的走廊,找到了阶梯教室。
里面已经坐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杂着期待与紧张的气氛。
她找了个中间的位置坐下,刚放下包,教室的门被推开了。
一个娇小的身影走了进来。
全场瞬间安静。
元梓筱的呼吸也停顿了一瞬。
走上讲台的女人,看起来不过十八九岁的年纪,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脸上甚至还带着一点未褪的婴儿肥。
可当她站定,环视整个教室时,那种强大的气场,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她就是元梓雯。
时间似乎没有在她身上留下任何痕迹,皮物技术的加持让她永远定格在了最美好的年华。
“下午好,同学们。”元梓雯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到每个角落,平稳,清亮,没有一丝一毫的迟滞。
元梓筱的心底泛起波澜,这就是那个传说中因为先天缺陷有些口吃的表姐?完全看不出来。
“这是你们的第一节皮物实验课。”元梓雯打开了投影,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蓝色的试剂瓶图标。
“今天,我们先从最基础的理论开始,阿尔法试剂。
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靶向裂解特定肽键,将生物体除了大脑信息数据与身体基本数据之外的所有组织结构,转化为一种高活性、可重塑的粉红色非牛顿流体。
我们称之为,源质。”
元梓筱认真地听着,在平板电脑上飞速记录要点。
这些理论她在预习时多少都看过,但实际上听梓雯讲,她总会延伸出不少内容供他们理解。
当然作为实验课,重申理论讲解的部分很短。
元梓雯从不拖泥带水,很快便进入了实验:
“理论是为了实践服务,现在,各位同学两人一组,到实验台前。
今天的任务,观察变皮小鼠的表皮细胞活性,提取并分析源质,最后,完成个体恢复。”
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元梓筱和她的搭档也迅速走到了分配好的实验台。
台面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仪器,以及一个装着活蹦乱跳小白鼠的笼子。
实验流程清晰地显示在台面的小屏幕上。
元梓筱戴上防护手套,用注射器抽取了微量的蓝色阿尔法试剂。
她的搭档将小白鼠固定好。
元梓筱稳稳地将针头刺入,缓缓推入药剂。
蓝色的液体在小鼠体内迅速扩散,几乎是瞬间,那只活物就失去了支撑,瘫软下去。
它的身体轮廓开始变得模糊,肌肉、骨骼、内脏,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分解,一滩粉红色的粘稠液体从皮肤下渗出,汇聚在实验皿中。
最终,只留下一张完完整整、带着毛发的小鼠皮。
元梓筱小心地用镊子夹起那张鼠皮,切片,制作小鼠的表皮细胞,放到显微镜下。
屏幕上立刻显示出活跃的表皮细胞图像。
她的搭档在一旁记录数据。
接着是分析源质。
那种粉红色的流体,触感奇特,非牛顿流体的特性让它在受到快速冲击时变硬,静置时又恢复流体状。
元梓筱操作着仪器,分析出源质的基本构成,并与数据库中的标准样本进行比对。
一切数据无误。
最后一步,恢复。
她将实验皿中的源质全部收集起来,与等量的红色贝塔试剂混合。
粉红色的源质立刻开始发生反应,变得更加凝实。
她用特制的填充枪,将这些物质重新注入鼠皮之内。
鼠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新饱满、充盈。
几秒钟后,躺在实验皿里的小鼠抽动了一下腿,接着,它翻身站起,抖了抖毛,茫然地看了看四周。
一次完美的实验。
元梓筱将实验报告在平板上写好,点击发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