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11 旅成功劫下蒲甘 99 师的猪仔队后,新鲜血液的注入让营地热闹非凡。士兵们忙着给新成员分配武器、讲解纪律,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营地。然而,这个消息如同野火般迅速传开,很快就惊动了庞大顺。
庞大顺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片刻都不敢耽搁,火急火燎地赶到 111 旅营地。他找到齐木长时,额头布满汗珠,脸上满是焦虑:“妹夫,你这次把蒲甘人的 99 师给揍了,捅了大篓子!他们已经放话,要集结兵力围剿我们,这可如何是好?”
齐木长目光如炬,直视着庞大顺,语气坚定地反问道:“大哥,他们要打,难道我们就一直龟缩躲避?这些年,咱们一退再退,换来的又是什么?不过是敌人的得寸进尺!”
庞大顺眉头拧成了一个 “川” 字,无奈地叹着气:“妹夫,不是大哥胆小怕事,咱们和蒲甘军的实力相差悬殊。他们有装甲部队,坦克、装甲车横行无阻,而咱们连炮弹都所剩无几,拿什么和他们硬拼?”
齐木长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语气斩钉截铁:“大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事儿你就放心交给我!我自有应对之策!”
齐木长之所以如此胸有成竹,并非盲目自大。这段时间,他在济南的班底成员陆续赶来支援。战术教官王威,曾在多场复杂战斗中制定出精妙战术,凭借丰富的经验,总能在绝境中找到破局之法;炮兵指挥官奥列克桑德,对各类火炮的性能了如指掌,操作技术娴熟,任何火炮在他手中都能发挥出最大威力;还有和丁宁一同前来的阮青竹,他们的到来,为 111 旅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如此,他们还带来了两架大疆 M300 无人机。这两架无人机在战场上宛如千里眼,能为部队提供精准的情报支持,是不可多得的利器。
前期被解救的猪仔们,在红岩乡这个女多男少的独特环境中,仿佛获得了新生。他们的转变,为后来的猪仔们树立了榜样。在物资匮乏的红岩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技术人才们凭借专业知识,全身心投入到 111 旅的建设中,为部队发展出谋划策;那些文科生和早早辍学的年轻人,也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努力提升自己,成为了合格的战士。因为他们清楚,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赢得科干妹子们的青睐。
庞大顺依旧忧心忡忡,再次提醒道:“这次情况和以往大不相同,来的可是蒲甘军的第 28 机动师。虽说他们吃空饷现象严重,但兵力仍有 4000 人左右。他们有 40 辆主战坦克,60 辆装甲车,加榴炮、火箭炮更是数量众多。咱们要是和他们正面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 说着,他已经在心中盘算着向四特区勐腊转移的计划。
“大哥,你先带领一部分人撤到安全地带,我留下来和他们周旋。” 经历了两次战斗的胜利,齐木长早已看透了蒲甘军队的本质。在他眼中,蒲甘军看似装备精良、人数众多,实则外强中干,士兵缺乏训练,战斗意志薄弱,远远比不上伊瑟兰人。
就在这时,达茂歪押运着茶叶来到齐木长的驻地。听闻齐木长要与蒲甘 28 师交锋,他眼中闪过一丝敬佩:“听说您要和蒲甘 28 师对抗,达茂歪佩服您的勇气!德安军愿与您并肩作战,共抗蒲甘!”
齐木长颇为赞赏达茂歪的勇敢,大方地说道:“给你们三十条突击步枪,这是仿制龙国的 81-8 式。我们的技术人员已经进行了严格测试,连续发射一千发子弹都没出过问题。”
这些步枪是 111 旅的龙国技术男们智慧的结晶。通过逆向研发,不仅能使用北欧联盟弹药,还能与缴获的蒲甘军弹药通用。
而且,相较于原版,后坐力更小,在 400 米内的射击精度也更高。齐木长将这些步枪赠予达茂歪,既是对他的奖赏,也是为了增强双方合作的力量。
“兄弟们,和同盟兄弟并肩,痛击蒲甘人!” 一同赶来的德安军士兵群情激昂,兴奋地呼喊着。
德安军作为小势力,武器弹药一直依赖购买,周边势力又把枪械价格抬得极高,导致多数德安军士兵至今还只能拿着砍刀作战。如今能获得先进武器,对他们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士气瞬间高涨。
“干爹,28 师兵分五路,正向我们逼近,看样子是想包围红岩乡,将我们一网打尽。” 李玉成神色匆匆,一路小跑赶来汇报。他的额头满是汗珠,呼吸急促,可见情况十分紧急。
“蒲甘人,肯定没读过《明朝那些事》。” 齐木长嘴角浮起一丝轻蔑的笑意,眼神中透露出自信。
“为什么突然提到《明朝那些事》?” 张以澜满脸疑惑,作为金融专业出身,她对兵法和政治一窍不通。此刻,她眨着眼睛,好奇地看着齐木长。
“你是说,打算采用萨尔浒之战的打法?” 王威反应迅速,瞬间领会了齐木长的意图。他微微皱眉,思考着战术的可行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