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子被说的没脸,灰溜溜的走了。
“沈兄,你别把他的话放在心上,我们就算跟你借,也不会让你吃亏的。”赵学子一脸正义道。
“多谢诸位的好意。”沈淮朝大家拱手,“其实同窗之间,互相借阅书籍很正常,但把别人当冤大头的,就很伤感情。”
“沈兄说的是,礼尚往来才是长久之道。”
很多人点点头,非常赞同此话。
“除了刷真题,沈兄可还有别的小技巧?”
“技巧谈不上。”沈淮坐回自己的位置,“去年的品书宴上,你们都看过‘齐民要术’,里面涉及农事的方方面面。
有人说,此书对科举助力不大,对此书嗤之以鼻。
我的想法,却与之相反。”
大家的视线,一下子集中在沈淮身上。
顾舟看沈淮的眼神,更是有种难以言说的感觉。
之前,他觉得自己很聪明,沈淮不过是运气好。
可意识到自己的狭隘之后,却发现沈淮远比自己想的要聪明得多,而这种差距,是他怎么努力也追不上来的。
尽管岁考他是第二,但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沈淮强他很多。
顾舟接受了这一事实,可心里或多或少,还是忍不住去比较。
要说嫉妒,谈不上,若说不介意,也没有。
总之,面对沈淮,他的心绪还是有点复杂的。
“愿闻其详。”顾舟开口。
沈淮不答反问,“你们觉得,在沙漠中能收获果实吗?”
“沙漠普遍没水,应该不能的吧?”有人说。
“兄台这么想的时候,此题便无解。”沈淮用手指敲了敲桌面,“乡试之所以难度比院试难度大,是因为它更注重知识的运用。
尤其是策论,很多涉及民生,所以我们要学会跳出问题框架,再将所学知识运用其中。”
顾舟很快理解沈淮的意思,“你的意思是,题目问什么,我们就把自己带入其中,设身处地的去看待问题。
而‘齐民要术’,有相关的解决之法。”
沈淮笑了,“不愧是顾兄,一点就通。”
旁类触通。
齐民要术中,没有治理沙漠的办法,但里面有土地利用、植树造林相关技术,还有水资源的利用。
只要运用得当,未必不能增强土地抗沙。
‘如何在沙漠中收获果实’一题,他就是按这个思路解答的。
怎么治理沙漠,能否种出果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思考,你的方法,你对知识的运用,得让别人感受到。
“那我知道此题怎么解了。”顾舟朝沈淮拱手,“多谢!”
语毕,转身离开教室。
趁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沈淮一句‘告辞’,便走了出去。
“他们到底在说什么啊?”有人还是没想通。
“答案就藏在‘齐民要术’,我们赶紧去藏书阁,晚了就抢不到了。”
大家一哄而散。
出了教室,一个个往藏书阁的方向跑。
手快有,手慢无。
书架上的几册‘齐民要术’,不过片刻功夫,就被借光了。
没接到的学子,急匆匆的出县学,直奔墨香阁而去。
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
甲班学子的反常,很快被其他人知晓。
“快,公告栏第二题的答案在‘齐民要术’里,大家快去书肆。”
“沈淮亲口所言,不会有错的,快冲!”
“为了魁首文书,冲啊。”
在宿舍里讨论破解之法的陶行简、林致远、梁岸几人,听到消息后,各自对视了一眼,然后匆忙的离开县学。
他们没去书肆,而是去江湾畔找沈淮证实。
一进门,林致远就将心中疑惑说出来,最后还跟沈淮确认,“表弟,此事是真的吗?”
“‘齐民要术’中的土地治理、植树造林之法,确实有参考意义,但不是大家所传的那般。”
沈淮正吃着饭,看到赵云堂和梁岸几人都来了,指着旁边的空位说道,“你们稍坐一会儿,我去叫人加几个小菜。”
几人这才觉得冲动了。
林致远却不觉得有什么,还叫他们坐下。
沈淮去灶房,让沈金和沈木准备几个小菜。
回来时,手中多了两份糕点。
“菜还要等一会儿,大家先吃些糕点。”
林致远率先拿一块,接着是陶行简。
赵云堂和秦靖西还有梁岸三人比较矜持,客套了几句话之后才拿起糕点。
“沈兄,你这般坦诚,就不担心么?”梁岸不是很能理解。
有好的法子,大家都会藏着掖着,沈淮倒好,直接公开了,他也不怕别人超越了他去。
“担心别人超越我?”沈淮笑,“梁兄,其实我并没你想的那么大方。”
“那你为何与大家分享破题之法?”
“总比招人嫉妒的强吧?”
话一出,大家瞬间哄笑。
“确实啊,沈兄在县学已经够惹眼了,加上又得了教谕和知县大人的青睐,很难不招人恨。”
秦靖西习惯性的撑开他的扇子,“沈兄,要不是我们知道你五更天就起来练枪,苦读到半夜,还要抽空卖菜挣钱,我们也是要嫉妒你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