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些,短时间无法实现。
当务之急,是让大姐经济独立。
第二天下课,沈淮去集市买了半袋黄豆和十几个竹筐,他要发豆芽,赚钱支持大姐。
第一批豆芽,他没有卖掉,而是送人。
县学交好的同窗、教谕、教授、知县、方启贤这些,每家送了两斤,并告知他们,几日后集市有黄芽菜出售。
当然,沈淮要读书,没时间卖。
家里人还要忙着作坊,打理桐油果和草果,无法腾出时间。
所以沈淮想到了周家。
自从周捕快成亲后,他们一家就分家了,两老跟着周捕快过,大儿子和二儿子平庸,也没有手艺,进不了县衙,只能靠祖田维持生计,日子并不好过。
“哎哟喂,是什么仙风把您给吹来啦,真是稀客。”周山看到沈淮登门,半开玩笑的做了请的姿势,“快请进快请进。”
“周叔客气了,我今日上门,是有事请你们帮忙的。”
“贤侄不防直说。”
沈淮也没客气,直言说道,“周叔,我家新房刚建好,爷爷奶奶觉得院子没生气,就在院子里种了些黄芽菜。
可家里的作坊忙得很,实在抽不出人手。
我呢,又要读书,压根没时间去卖菜,所以只能来找你们帮忙了。”
“巧了,我大哥和二哥最近正好空闲,等他们回来,我跟他们说说,看谁过去的好。”周山给沈淮倒水,“对了,你这边怎么安排。”
“周叔信我,那我就直说了。”沈淮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黄芽菜这几年口碑不错,在其他乡镇一直卖得很好。
因为距离的缘故,没能卖到县里。
上次秀才宴,师爷和刘主事还问我,为什么不卖到到县里,我说距离太远了。
如今新房建成,旁边空地多,倒是没这个顾虑了。”
沈淮喝了一口水,“昨天我给同窗、教谕、知县他们都送了一篮,并告知他们,不日后集市便有黄芽菜售卖。
要是你们愿意帮忙,一天三十文的工钱,绝不亏待。
等黄芽菜的口碑传开了,你们要是有想法,也可以进我家的货,自己拿出去卖,也能多挣些。”
周山一脸惊喜,“贤侄能惦记着我们周家,是我们的荣幸。”
说到这里,他略作盘算,又很快说道,“我这就去找我爹商量,放心,明日中午前一定给你个准信。”
沈淮笑着拱手,“那就有劳周叔了。”
周家效率很快,第二天中午便给了沈淮准信,还从沈家新宅拉走五十的黄芽菜。
沈淮以一文八的价格卖给他们。
周家在集市以一斤三文的价格售卖,还是有赚头的。
而且反响很不错。
周家出摊不到半日就卖完了。
第二次进货,直接拿了一百斤。
黄芽菜刚出市两天,便有人经过林致远找到沈淮。
“表弟,这是我学堂时期的师弟,望湖居就是他们家开的。”林致远介绍道,“望湖居跟沈家有生意往来,你应该不陌生才是。”
“原来是冯少爷,久仰久仰。”沈淮笑着拱手,“之前就一直听我爹说,望湖居的醋鱼是青萍一绝,没想到今日竟能看到少东家,失敬失敬。”
都是读书人,即便要谈生意,也是相当文雅。
三人去了茶楼,客套寒暄之后,才步入正题。
沈淮神色坦然,开门见山道,“冯兄,我们两家合作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市面上的黄芽菜一斤三文,你们望湖居给两文就行,就当我交你这个朋友了。”
“哈哈,还是沈兄爽快。”冯少爷爽朗笑道,“那这事就这么说定了,日后有什么要帮忙的,沈兄尽管来望湖居寻我。”
“一定一定。”
等冯少爷走了,沈淮才有机会问林致远,“你跟这位冯少爷关系很好?”
“不好也不坏,不过他家生意做得挺大的。”林致远将自己知道的说出来,“他们家主要是做布料生意的,望湖居是冯钦他大哥开的。”
“如此说来,这冯钦不能科举。”
“他家祖上都是经商的,自然不能科举,不过这冯钦是家里的老幺,对家里的生意不怎么上心,此次过来,估计是他大哥叫他来的。”
毕竟,大家都是读书郎,又有林致远这层关系,更好说话些。
事实也是如此。
“对了表哥,后天休沐,我要回家一趟顺便参加陶师兄的喜宴,你要跟我一起回去吗?”
林静表姐的婚宴,陶行简也去了。
这次陶行简成亲,林家应该出个人才是。
“我同你一起去吧。”
散场后,沈淮去了新宅。
并请跑腿告知周家和望湖居,提前备货。
一切就绪,沈淮和林致远乘坐马车回龙溪镇。
林氏和沈七刀看到林致远来了,十分高兴,嘘寒问暖了许久才把人拉到饭桌上。
“致远,来,多吃点。”林氏给外孙夹菜,“这红烧兔肉可是你外公的拿手好菜,机会难得,你多吃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