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盛夏,河北易县昌西陵,夜色如墨,暑气蒸腾,空气中弥漫着湿热的泥土腥气,夹杂着野草腐烂的霉味与松脂的苦涩,浓重得仿佛能挤出水来,压得人胸口发闷,喉咙干涩如吞砂砾。
清西陵的松林在夜风中低吟,松针簌簌作响,投下斑驳的黑影,宛如白莲教起义时焚村的残焰,在月光下摇曳生姿,森冷而诡谲。
远处,和珅挪用军饷修筑的奢华别苑早已崩毁,只剩焦土荒丘,断壁残垣在月光下泛着苍白冷光,像是嘉庆朝国运衰败的墓碑,风过时发出低沉的呜咽,似无数冤魂在废墟间踱步。
昌陵入口被塌方封死,碎石堆中露出一角青灰石板,板缝渗出湿冷的土腥气,隐隐夹杂着一丝火药的焦臭,显然是盗墓者新留的痕迹。
石板裂缝如蛛网蔓延,边缘焦黑的坑洞诉说着炸药的粗暴,泥土中散落几根烧焦木屑,散发着刺鼻的焦味,混着松林深处断续的虫鸣,压抑得令人心悸。
地底传来一声低沉闷响,如地脉的喘息,震得碎石簌簌颤动,带着一丝诡异的寒意,似有怨念自深渊苏醒,刺得人脊背发凉。
董文翊蹲在塌方前,手中罗盘指针在月光下微微抖动,晃得像被无形之力牵引。他低声道:“这土层不寻常,塌得像刀切,藏着猫腻。”
嗓音低沉而紧绷,透着一丝疲惫与戒备,风衣被道光陵的火舌燎得千疮百孔,肩头干涸的血痂硬如铁片,散发淡淡腥气,袖口沾满灰土与焦痕,混着硝烟的余味,破烂的衣摆在夜风中微微飘动,扫过地面带起一小团尘雾。
他用刀尖拨开碎石,露出一块刻有满文“昌”的石片,边缘被炸药烧得焦黑,低声道:“入口在这儿,盗墓者刚走,火药味还没散。”
他深吸一口气,土腥与焦臭呛得他皱眉,目光如刃扫向松林深处,低声道:“洋人没走远,枪栓声在林子里响过。”
语气中夹杂一丝压抑的怒意,脑海中闪过道光陵火球与洋人步枪的冷光,低声道:“道光的火魂烧了命,嘉庆的土魂更烂,和珅把龙脉掏空了。”
他手指紧握刀柄,指节因用力泛白,刀锋在月光下泛起一抹寒芒,低声道:“和珅的账得挖出来,满族的债不能再拖。”
身形挺拔如松,靴子踩在碎石上,发出“咯吱”轻响,眼中冷光闪烁,满族后裔对洋人旧恨与贪腐怒火交织,低声道:“乌尔图又没现身,他在等土魂露头,还是等我们送命?”
语气透着戒备,回忆起道光陵乌尔图的诡异低语,手指摩挲刀柄,似在压抑内心的疑云。
林瑶立于塌方一侧,手电光扫过石板,月光映得她脸颊苍白,汗珠顺鼻梁滑落,滴在《清史笔记》上,书页被湿气浸得卷曲,散发霉味与墨香。
她低声道:“这塌方不简单,土魂机关在动。”声音冷静而低沉,指尖翻开笔记,指甲划过一行模糊墨迹,低声道:“嘉庆元年,白莲教起义,军饷被和珅挪去奢苑,陵墓布下土系机关护龙脉,可这土里埋的不是守护,是贪腐的毒。”
她抬头,目光锐利,扫向石板裂缝,低声道:“盗墓者的炸药破不了土魂锁,机关还活着,可能是白莲教血祭的怨气。”
眼镜蒙着薄雾,她摘下擦拭,指尖因紧张微微颤抖,低声道:“道光的火魂是绝望,嘉庆的土魂是根——和珅挖空了国库,也挖空了地脉。”
她深吸一口气,土腥气呛得她皱眉,低声道:“洋人追到这儿,知道土魂的价值,可能比我们更懂地脉。”
她手指攥紧笔记,指甲嵌入纸页,留下浅浅痕迹,低声道:“乌尔图若在暗处,他在等九佩齐聚,还是另有图谋?”
语气透着一丝不安,背包中的龟甲红光微弱,似在感应土魂的躁动,低声道:“它醒了,像在窥伺。”她身影纤瘦,手电光摇曳,宛如探寻真相的孤焰,汗水滴落,晕开笔记上的一抹墨迹。
阿布都站在塌方边缘,断裂的铁铲插在土中,铲面被道光陵火舌燎得乌黑,映着月光泛出冷芒。他低吼:“他娘的,又是炸药,这帮狗东西阴魂不散!”
嗓音粗砺如砂,带着怒火与疲惫,络腮胡贴着汗湿的脸,汗珠滴落地面,渗入泥土,蒸出一丝湿气。
他的棉衣破烂不堪,肩头血迹渗出,染红衣角,腥气刺鼻,低声道:“老董,这土魂值多少血?和珅的烂账老子也要砸碎!”
他挥铲挖开一块碎石,火星溅起,低骂:“洋鬼子敢追到这儿,老子劈了他们,跟道光那帮子一样!”目光如狼,鼻息粗重,胸中怒火如熔浆翻滚,低声道:“老子就不信这土魂也废!”
他身影粗壮如熊,靴子震得碎石滚落,汗水混着血迹顺胸膛流下,浸湿腰带,散发浓烈的腥味,怒意在夜色中似要炸开。
阿依莎隐于松林阴影,黑袍被道光陵火舌烧得破洞连连,露出瘦削肩头,皮肤泛着烧痕的红晕,腰间铜铃垂落,微风吹过,发出细不可闻的“叮”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