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裕昌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作为地产老手,他太清楚大湾区概念的价值了。如果能以28亿拿下估值近50亿的地块,绝对是笔好买卖。
“我需要带团队实地考察。“郑裕昌谨慎地说。
“当然。“谢一扬笑容不变,“明天我安排评估公司的王总亲自陪同。“
第二天,滩涂地上支起了几顶白色帐篷。
王志强穿着笔挺的西装,正向郑裕昌和他的团队讲解地质情况。谢一扬站在一旁,看着张铁柱指挥工人在特定位置打钻取样。
“郑先生请看,“王志强指着刚从地下取出的土样,“这片滩涂虽然表面松软,但往下三米就是坚实的沉积层,非常适合打桩。“
郑裕昌的工程师接过土样仔细检查,点头表示认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土样“是昨晚从十公里外的建筑工地运来的,趁着涨潮前埋进了预定位置。
“海水侵蚀问题怎么解决?“郑裕昌的工程师问道。
王志强早有准备,取出一份图纸:“根据我们的测算,只需要修建一道800米长的防波堤,就能彻底解决潮汐影响。“他指向远处的一片海域,“防波堤就建在那里,成本不超过两亿。“
谢一扬适时插话:“郑先生,防波堤的建设可以由贵方负责,我们扬帆集团负责酒店和码头的建设。“
郑裕昌沉思片刻,突然问道:“谢生,这块地现在是谁的?“
“珠海市城建投资公司。“谢一扬面不改色,“我已经和市里谈妥了,只要郑先生确定投资,下周就能签土地出让协议。“
他故意压低声音:“实不相瞒,这块地有三家公司在抢。但我和周省长的关系...郑先生懂的。“
郑裕昌了然地点点头。在内地做生意,政府关系往往比商业逻辑更重要。谢一扬能搬出省长,说明确实有门路。
回酒店的路上,郑裕昌的劳斯莱斯里,他的财务总监小声汇报:“老板,我们核算过了,按大湾区的发展前景,这块地三年后至少值60亿。“
郑裕昌望着窗外珠海的天际线,终于下定决心:“通知香港总部,准备资金。“
5月20日,珠海市政府会议室。
在周明远省长的“亲自关怀“下,金海湾项目土地出让协议顺利签署。郑裕昌代表昌荣集团,谢一扬代表扬帆集团,共同与珠海市国土局完成了签约仪式。
闪光灯下,三方握手言笑。第二天的《珠海特区报》头版刊登了签约照片,标题是《港资50亿打造“东方迈阿密“,大湾区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没有人注意到,照片角落里,中诚评估的王志强脸色苍白,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签约当晚,谢一扬的私人游艇上。
“老板,郑裕昌的第一笔资金10亿已经到账。“张铁柱汇报道,“他聘请了香港金诚建筑做总包。“
谢一扬摇晃着红酒杯:“告诉金诚的刘总,基础工程必须用我们指定的建材公司。“
“已经安排好了。“张铁柱的机械眼投射出一份合同,“珠海长固建材,表面上是独立公司,实际由我们控股80%。“
谢一扬满意地点头:“防波堤的设计图呢?“
“按您的要求做了'优化'。“张铁柱调出一张图纸,“原设计需要打入25米深的钢板桩,我们改成了15米,节省成本40%。“
谢一扬抿了口酒:“郑裕昌的工程师没发现?“
“他的总工收了200万,答应在验收报告上签字。“
月光下,谢一扬的笑容格外冰冷。这个局已经布好,就等着猎物自己走进死胡同。
7月8日,金海湾项目正式开工。
剪彩仪式上,郑裕昌意气风发地向媒体描绘着项目蓝图:“金海湾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明珠,我们投入的是真金白银,回报的将是世界级的地标!“
谢一扬站在一旁鼓掌,眼神却飘向远处的海面。那里,几台打桩机已经开始工作,但没人知道,这些机器打的桩比设计要求短了整整十米。
仪式结束后,张铁柱悄悄汇报:“老板,按现在的施工方案,三年内防波堤必定坍塌。“
“三年?“谢一扬皱眉,“太久了,我要一年内就出问题。“
张铁柱的机械手指快速敲击键盘:“那需要在海床下做点'手脚'。“
谢一扬看向远处的施工船,轻轻点头:“趁今晚涨潮,派潜水员去破坏海床结构。“
1993年4月,一场罕见的春季台风袭击珠海。
狂风暴雨中,金海湾项目那尚未完工的防波堤轰然倒塌,海水倒灌进已经打好地基的酒店区域。第二天媒体拍到的画面触目惊心:价值数亿的工程浸泡在浑浊的海水中,钢筋水泥像玩具般支离破碎。
郑裕昌连夜从香港赶来,看到这一幕时,这位叱咤商界三十年的老将差点晕倒在泥泞中。
“这不可能!“他怒吼着,“我们的设计标准能抗12级台风!“
谢一扬“闻讯赶来“,一脸“震惊“:“郑先生,我刚刚收到地质局的紧急报告...他们说这片滩涂地下有暗流,当初的勘探有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