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才用军舰。“谢一扬拍拍手,张铁柱递过一个文件夹,“这是'长江号'的退役证明和改装图纸,现在它属于扬帆集团的'国防教育项目'。“
金成焕翻看着文件,眼睛越来越亮。他当然知道在中国,挂着“国防“两个字的东西有多大的保护伞。
“还有问题吗?“谢一扬问。
金成焕舔了舔嘴唇:“付款方式...“
“瑞士银行,不记名账户。“谢一扬又给他倒了杯酒,“第一批货什么时候能到?“
“两周后。“金成焕压低声音,“从仁川出发,走黄海,在连云港附近交接。“
谢一扬点点头,从西装内袋掏出一张支票:“这是定金。“
金成焕接过支票,手指微微发抖——二十万美元,相当于他五年的工资。
三天后,武汉电视机厂破产清算会上,谢一扬的报价单让所有竞争对手都闭上了嘴。
“两千一百万,包括所有设备、厂房和债务。“谢一扬环视会场,目光在几个国企代表脸上扫过,“当然,如果各位有更高报价...“
会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价格连那两条日本生产线都买不到,但没人敢举牌——周明远的秘书就坐在谢一扬身边,手里拿着省国资委的红头文件。
拍卖师落槌的那一刻,谢一扬的手机震动起来。是金成焕发来的加密短信:“货已启程。“
长江号首航那天,谢一扬站在江汉关的钟楼上,用望远镜观察着江面。那艘改装过的退役军舰缓缓驶入港口,甲板上盖着军用帆布,几个穿着仿制军装的“船员“在甲板上列队。
“老板,海关的人来了。“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着红光。
谢一扬的望远镜转向码头——几个海关官员正走向停泊的长江号,手里拿着检查表格。
“接电话。“谢一扬把手机递给张铁柱。
机械臂保镖拨通了一个号码,简单说了几句,然后把手机递向海关官员的方向。
即使隔着几百米,谢一扬也能看到那几个海关官员突然挺直了腰板,对着空气连连点头。一分钟后,他们匆匆在检查表上签了字,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码头。
“周秘书长还是靠谱。“谢一扬放下望远镜,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两小时后,第一批一百个三星显像管已经运抵武汉电视机厂的仓库。谢一扬亲自验货,手指抚过那些精致的电子元件。
“贴牌工作今晚就开始。“他对身后新组建的生产团队说,“用武汉电视机厂的许可证和质检章,包装箱上印'长江彩电',序列号全部按正规流程登记。“
技术总监李建国有些犹豫:“老板,这些显像管是三星的次品,寿命可能只有...“
“三年就够了。“谢一扬打断他,“农民家的电视机,有几个能用过三年的?“
省供销社主任马国栋的办公室门被推开时,他正在泡茶。看到谢一扬带着两个保镖走进来,他的手一抖,开水溅到了裤子上。
“谢...谢总,什么风把您吹来了?“马国栋赶紧起身相迎,肥胖的脸上堆满笑容。
谢一扬径直走到沙发前坐下,示意张铁柱把那个黑色手提箱放在茶几上:“马主任,听说您儿子要结婚了?“
马国栋的眼睛死死盯着那个手提箱,喉结滚动:“是...是啊,下个月...“
“一点心意。“谢一扬打开箱子,里面是整齐码放的百元大钞,“祝贺令郎新婚。“
马国栋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他粗略估算了一下,至少有二十万。这在1991年,相当于他二十年的工资。
“谢总,这...这太客气了...“他的手已经不由自主地摸上了钞票。
谢一扬合上箱子,推到马国栋面前:“马主任,我听说省里刚拨了五千万家电下乡专项资金?“
马国栋的手僵住了,他终于明白了谢一扬的来意。
“谢总,这个...家电下乡的产品目录是要经过严格审核的...“
“长江彩电有正规生产许可证,武汉电视机厂的老牌子。“谢一扬微笑,“马主任只要把它列入目录,每卖出一台,我再给您个人五十块辛苦费。“
马国栋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知道这是违法,但眼前的钱箱和谢一扬背后的关系网,让他无法拒绝。
“我...我试试...“
“不是试试,是必须。“谢一扬站起身,整理西装袖口,“三天后我要看到长江彩电出现在全省供销社的促销海报上。“
走出供销社大楼,谢一扬的手机响了。是东莞龙哥打来的。
“谢老板,那些闹事的工人处理好了。“龙哥的声音里带着得意,“记者手里的照片和录音带都销毁了,工人每人发了五百块,签了保密协议。“
“那个带头的老钳工呢?“谢一扬问。
“李卫国?“龙哥冷笑,“这老东西不识抬举,非要告状。我让人把他女儿从武汉'请'过来了,现在父女俩都很...配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