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妇女咬了咬牙,从内衣口袋里又掏出四张百元钞票:“我...我加入!“
销售员立刻高声宣布:“恭喜张阿姨成为扬帆民族品牌振兴计划第5124号会员!“
周围响起热烈的掌声,几个“托儿“围上来祝贺,还有人送上了一束塑料花。张阿姨的脸涨得通红,在众人的簇拥下签了合同,按了手印。
“记住,“销售员递给她一叠传单,“您每发展一个下线,就能赚100元,下线再发展下线,您还能赚50元。想想看,如果您发展10个人,每个人再发展10个人...“
张阿姨的呼吸变得急促,她紧紧攥着那叠传单,仿佛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谢一扬转身离开,嘴角挂着满意的微笑。人性的贪婪,永远是最好的催化剂。
1991年10月15日,扬帆集团培训中心
能容纳500人的礼堂座无虚席,过道里还挤满了站着的人。台上,赵德汉正激情澎湃地演讲。
“...扬帆民族品牌振兴计划不是传销!是党和国家支持的民族品牌振兴工程!“赵德汉挥舞着手中的红头文件,“我们有省工商联的批文,是合法的创新营销模式!“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谢一扬坐在最后一排,冷眼旁观这场闹剧。一个月时间,会员数量已经突破15万,保证金收了7500万。按照这个速度,三个月内突破30万会员不成问题。
“下面,有请我们的五星级会员刘大姐分享成功经验!“赵德汉高声宣布。
一个穿着时髦的中年妇女走上台,她脖子上挂着金链子,手腕上戴着两只金镯子。
“各位兄弟姐妹,我加入扬帆才一个月,就已经赚了三万八!“刘大姐的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我以前是纺织厂的下岗工人,一个月工资才200多块...“
谢一扬知道,这个“刘大姐“其实是赵德汉的情妇,所谓的“成功经验“全是编造的。她身上的金首饰是道具,活动结束就要归还公司。
但台下的观众不知道。他们大多是下岗工人、退休职工或者进城务工人员,被暴富梦想冲昏了头脑。他们掏出积蓄,甚至借钱加入,梦想着能像“刘大姐“一样一夜暴富。
“只要你有梦想,扬帆就能帮你实现!“赵德汉的声音通过音响传遍整个礼堂,“我们的产品是正宗的汉派服装,质量过硬,价格实惠...“
实际上,所谓的“扬帆服装“都是从汉正街地摊上批发来的劣质货,贴个标签价格就翻十倍。但很少有人真正购买产品,所有人都沉迷于发展下线的暴利中。
谢一扬悄悄离开礼堂,走向地下停车场。张铁柱已经在那里等候,机械臂上挂着一份最新的财务报表。
“老板,资金流向已经安排好了。“张铁柱低声汇报,“通过澳门赌场的渠道,7500万保证金已经洗白6000万,剩下的作为运营资金。“
谢一扬点点头:“催收团队组建得怎么样了?“
“从赵三爷的旧部里挑了二十个好手,“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着红光,“专门负责'教育'那些想退出的会员。“
这是谢一扬设计的另一重保险。传销网络一旦建立,必然会有醒悟的人想要退出,索要保证金。而暴力,是打消这种念头的最好方式。
“告诉赵德汉,“谢一扬坐进奔驰车,“下个月开始,提成比例提高到150元,但要延迟一个月发放。“
他要加速这个金字塔的膨胀,同时为最终的崩盘做准备。当新会员的增长速度跟不上提成支付需求时,就是整个系统崩溃的时刻。而那时,他早已带着钱远走高飞。
1991年11月20日,湖北省工商局
会议室里的气氛凝重得像要滴出水来。工商局局长李卫国面前堆满了投诉信,每封信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血泪。
“同志们,“李卫国的声音沉重,“这个所谓的'扬帆民族品牌振兴计划',已经发展成一场灾难。“
会议室墙上的地图显示,扬帆的传销网络已经覆盖了湖北全省,并向周边省份扩散。最新统计显示,会员数量超过25万,涉及金额至少1.25亿。
“我们收到情报,“公安厅的代表发言,“这个网络的核心是谢一扬,就是那个号称'江城首富'的商人。“
李卫国眉头紧锁:“有确凿证据吗?“
“很难。“公安厅代表摇摇头,“所有合同都强调会员是自愿参与,与扬帆集团无关。而且谢一扬通过多层空壳公司操作,法律上很难直接追责到他身上。“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所有人都知道,谢一扬背后有强大的保护伞。就在上周,省委常委会上还有人提出要“保护民营企业的创新精神“。
“我们必须行动了。“李卫国拍案而起,“先从外围入手,查封几个大的培训中心,切断他们的资金链。“
他不知道的是,此刻的谢一扬正站在扬帆大厦的顶楼,通过内线掌握着会议室的每一个决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