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军瞪大眼睛:“不可能!最后一批移民名单我根本没......“
他的话戛然而止,因为谢一扬已经将一叠照片塞进他手里。照片上,刘志军的女儿正走出大学校门,妻子在菜市场买菜,老母亲在小区遛狗——每张照片的拍摄日期都是昨天。
“三峡的悬崖很滑。“谢一扬轻声说,“特别是下雨天。“
刘志军的脸色瞬间惨白。他知道陈国富是怎么死的了。
“拿着。“谢一扬将一张支票塞进刘志军口袋,“二十万,是你五年的工资。明天告诉审计组,陈主任突发心脏病前,正在核查移民档案,不幸遇上电线短路......“
“轰!“
一声巨响从后院传来,档案仓库的屋顶塌了。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消防车的警笛声越来越近。
刘志军瘫坐在地,机械地点着头。谢一扬满意地拍拍他的肩,转身走向门口。临出门前,他回头看了眼陈国富的尸体——在跳动的火光映照下,死者青紫的脸竟浮现出一丝诡异的微笑。
上午九点,巴东县政府会议室。
审计组组长郑国栋重重合上文件夹,眼镜后的目光锐利如刀:“刘会计,你确定最后一批移民补偿金发放清单是陈主任亲自核对的?“
刘志军的手在桌下发抖,西装内袋里的二十万支票像块烙铁。他瞥了眼会议室角落的谢一扬——对方正悠闲地品着茶,仿佛只是个旁观的局外人。
“是、是的。“刘志军咽了口唾沫,“陈主任昨晚加班核对,还说要亲自向审计组汇报......“
“然后他就'恰好'心脏病发作?“郑国栋冷笑,突然拍出一份文件,“那请解释一下,为什么移民名单上有十二个死人?“
会议室瞬间安静。谢一扬放下茶杯,眯起眼看向那份文件——那是他从没见过的户籍注销证明,上面清晰地列着十二个已故村民的名字,而这些名字赫然出现在他们虚报的移民名单上!
刘志军面如土色,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谢一扬突然起身,微笑着走向郑国栋:“郑组长,这一定是系统录入错误。我们扬帆集团作为三峡工程合作方,愿意全力配合调查。“
郑国栋打量这个年轻的富豪,目光落在对方价值百万的百达翡丽上:“谢总,审计组查的是移民资金,不是贵公司的账目。“
“一样的。“谢一扬笑容不变,从公文包取出一份文件,“这是陈主任生前签字的最后一笔拨款申请,正好可以澄清误会。“
郑国栋扫了眼文件,眉头皱得更紧——签名确实是陈国富的笔迹,日期是昨天。但他分明记得法医说过,陈国富死亡时间在凌晨一点左右。
“谢总,能解释一下为什么档案室偏偏在审计组进驻当晚失火吗?“郑国栋突然问。
谢一扬摊手:“天干物燥,电路老化。不过巧的是......“他话锋一转,“我听说郑组长的儿子在美国留学?斯坦福的学费可不便宜。“
郑国栋猛地站起,椅子在地板上刮出刺耳的声音:“你威胁我?“
“哪敢。“谢一扬依旧微笑,眼神却冷了下来,“只是提醒您,三峡的悬崖很陡,走路要当心。“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最终郑国栋冷哼一声,抓起文件大步离开。谢一扬目送他远去,转头对刘志军说:“今晚八点,江边见。“
刘志军哆嗦着点头,没注意到张铁柱悄悄往他公文包里塞了个微型录音机。
傍晚六点,巴东县江畔悬崖。
谢一扬站在观景台上,望着脚下奔腾的长江。暮色中,江水泛着铁锈般的暗红色,像一条蜿蜒的血脉。身后传来脚步声,郑国栋独自走来,手里拿着个档案袋。
“谢总好雅兴。“郑国栋站到他身旁,声音压得很低,“我查过了,陈国富最后那笔拨款申请上的签名是伪造的。“
谢一扬不置可否,点了支烟:“郑组长单独约我,不会就为说这个吧?“
郑国栋递过档案袋:“这里面是混凝土厂的真实进货单,证明你们用劣质建材替换了三峡工程的特种水泥。“他顿了顿,“我要五百万,现金。“
谢一扬挑眉,没想到这个看似正直的审计官也是个贪心的狼。他吐出口烟圈:“成交。不过......“他指了指悬崖下方,“刘会计约我八点在这里见面,您看?“
郑国栋会意地笑了:“悬崖湿滑,失足坠江的事故每年都有。“
两人相视而笑,像一对默契的老友。谢一扬接过档案袋,随手抛向江面——江风卷着纸张四散飘落,像一群受惊的白鸽。
七点五十分,刘志军气喘吁吁地赶到悬崖。夜色已深,月光在江面上洒下破碎的银辉。他看到谢一扬独自站在观景台边缘,背影挺拔如松。
“谢、谢总......“刘志军擦了擦汗,“我按您说的,把混凝土厂的账本带来了。“
谢一扬转身,月光照亮他半边脸庞,另半边隐在阴影中:“郑组长找过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