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会尽快给你答复,卡利科先生。”
虚情假意吃完这顿晚餐,送走心情愉悦多喝了几杯的地产大亨。林恩给福勒使了个眼色,她把电话打给安德列,接下来才是今天真正的碰面。报社主编和林恩利益更加一致,报社的存亡关系到他的职业生涯。
第二场见面的地点是一家私人俱乐部,林恩的政治顾问鲍勃和谢尔登已经在这里等着,他们俩都是这里的会员。这家会员制俱乐部,没有会员带着外人根本进不来,私密性非常好。
“安德列,我不希望看到这家报社停刊,而你在这《邮报》工作了半辈子,我有资金也有决心把这家报社起死回生,正需要你这样的专业人才,我接手之后主编的位置依然会是你,只要能保持盈利我甚至愿意给你股份。我们利益是一致的对吗?给我说说真实情况,我知道刚才你不方便说实话,这里没有外人。”林恩劝着主编反水。
“没问题,你想知道什么?”能够保住主编的位置加上期权安德烈非常满意。
“我需要知道工会的真实情况,这是我改革的关键,这事绝不好解决对吗?”
“赶走工会的确很难,我们每年2000万亏损中,有将近一半用来支付公会成员的养老金。这笔负担太沉重了,卡利科试过各种手段:外包、重组、买断计划,但工会就是一帮蛀虫,他们才不管报社的死活,有点风吹草动就组织罢工闹事...”安德烈抱怨道。
“一旦罢工政客会马上站到工会那边,你和他们的利益关系还没有那么密切。马上就是中期选举,这种时候选票才是第一位的。”福勒马上给出判断。
“能不能依据《米国破产法》申请破产保护,主张‘工会养老金负担导致持续亏损’,要求法院批准终止或重组工会合同。”老周出着主意。
“那企业必须证明调整工会合同对避免清算绝对必要、已与工会真诚协商但未能达成协议、对工会成员的调整方案公平合理。要证明这些非常困难,这种官司会打上好几年,到时候你亏掉的钱都能再买两家《纽约邮报》了。”鲍勃并不看好这次收购。
“鲍勃,给我点建议吧,我很需要掌握一家媒体扩大影响力,这些媒体资源同样会对你和你的客户开放。我们需要速战速决!”林恩开出条件诱惑鲍勃出力。
“如果你愿意,可以宣布永久停刊再重启:关闭原有报社,以新品牌重新运营,从此只雇佣非工会员工。或者将总部转移‘工作权州’(Right-to-Work States,如佛罗里达),规避工会强制入会条款。”鲍勃耸耸肩,显然认为林恩不会为了这家报社背上无情资本家的坏名声。
“e on!鲍勃,说点实际的,要是惹得一身骚我干嘛要买这家媒体?”
“那就成立非工会化子公司,将核心业务转移至新公司。逐步减少原报社的运营规模,重点发展不受工会控制的业务线,也许能迫使工会因成员流失而妥协。但这也不是快速见效的办法,传统纸媒正在衰落,经营报社你得做好长期亏损的准备。”鲍勃给出了一条听起来倒是确实可行的建议,但仍旧不看好报社这门生意。
“我也知道传统媒体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但是电视台的争抢只会更加激烈,我拿手的希望更小。”林恩摇摇头,这次的机会确实难得,掌握媒体这一步是必须要走的,做生意不可能没有风险。
“反正我已经提醒过你,怎么选择是你的事情。”鲍勃摊摊手。
“查克还能为我做些什么?光市政厅的一笔注资可不够填这个大窟窿。”林恩把谢尔登拉到角落小声说道。
“别担心,孩子,纽约的驴党和媒体都会站在你这边。你想想,讨厌工会的可不止你一个人——‘工会僵化导致《纽约邮报》濒临倒闭’,我们仅需点起一把火,其他媒体会跟着报道。只要争取到公众和政客支持,裁员、重组、搬迁总部、停刊重启,随便你怎么操作;甚至可以联合多家媒体推动州政府修改法规,放宽媒体行业的工会限制,你有很多盟友....”谢尔登打着包票。
这点倒是没说错,没有资本家会喜欢工会,其他的媒体经营者天然就是自己的盟友,但这种事没道理要我一个16岁的孩子带头冲锋吧?我甚至都还没入场呢!
“这把火可不能我来点,我只是个高中生。”
“当然,你只要响应就行!我们会安排人开第一枪....”
喜欢纽约1990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纽约1990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