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溥仪)立刻挺直身子,郑重对醇亲王载沣和隆裕皇太后说道。
“这些陆续运出皇宫的文物,珠宝,字画变卖后的第一时间,就应把钱财兑换金条,如果能以金条成交更好。”
凌霄向前一步,脸上满是严肃与谨慎,郑重地说道:“皇额娘,醇亲王,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这些费尽心思兑换来的金条,切不可存于本国银行。”
“如今局势复杂,民国表面统一,事实上形成南北分裂局势。”
“一旦走漏风声,民国北洋政府强力干预,那些本国银行迫于压力,定会配合民国北洋政府查检咱们皇室的资产,如此一来,咱们的心血可就付诸东流了。”
凌霄微微顿了顿,目光中透露出思索与谋划,接着说:“皇额娘醇亲王依朕看,尽可能地将金条存于外国人的银行。”
“外国银行不受民国政府直接管控,相对而言更能保障资产安全。”
“而且有许多外国银行信誉良好,安保措施也极为严密,能为咱们的资金提供可靠的保管环境。”
载沣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微微皱眉,缓缓点头:“皇上所言极是,如今这世道,不得不防。存于外国银行,虽有些无奈,但也是为了保住皇室资产。”
隆裕皇太后神色忧虑,轻叹一声:“本是皇室的资产,如今却要这般小心翼翼,实在是……只希望这些金条能安稳存放,日后助皇室一臂之力。”
凌霄(溥仪)坚定地对隆裕皇太后说:“寻找外国银行存放金条一事,就需要醇亲王在外谨慎行事,全面考量银行信誉、安保等因素,确保皇室资产万无一失。”
凌霄转身面向醇亲王,神色郑重,眼中满是探寻之意:“醇亲王,既然咱们决定将金条存于外国银行,这具体选择哪家银行就成了关键。”
“醇亲王您见多识广,又对各方势力有所了解,依您看,哪家外国银行更为靠谱?
朕从以前慈禧太后时期的有关各个外国银行的奏折仔细翻阅过。
汇丰银行在金融领域资历颇深,业务广泛;
花旗银行实力雄厚,信誉也在国际上有一定口碑;
还有德华银行,与咱们过往也有些钱财往来。
“但事关皇室资产安危,还得审慎抉择,还望醇亲王不吝赐教,为我指点迷津。”
载沣微微眯起双眼,右手下意识地轻轻敲击着座椅扶手,陷入片刻沉思后缓缓开口。
“汇丰银行,发迹于香港和上海,在远东地区根基深厚,多年来与咱们大清乃至如今的商界多有交集,业务成熟,处理各类金融事务的经验十分丰富。”
“汇丰银行其背后有英国资本的强力支撑,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安全性较高。”
“但汇丰行事风格较为稳健保守,有些繁琐的手续流程可能会对咱们后续取用金条造成些许不便。”
醇亲王载沣稍作停顿,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
“花旗银行来自美国,近些年发展迅猛,实力强劲。它在全球布局广泛,金融创新能力突出,服务也较为灵活便捷。”
“一旦咱们与之建立合作,后续若有资金周转或是其他金融需求,花旗银行或许能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不过,美国在华的政治立场多与西方各国不同,这可能会给咱们的资产带来潜在风险。”
“至于德华银行,和咱们过往确实有不少往来。从前清政府财政大量从其借款。以及借助其购买军舰机枪等武器。依托德国雄厚的工业实力,资金充裕。”
“在一些对华业务上,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沟通起来也相对顺畅。”
“但德国在国际局势中卷入颇深,其国内经济状况也受战争等因素影响而起伏不定,选择它的话,需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
“至于法国银行,日本银行,俄国银行,比利时银行,荷兰银行根据其国力以及自身资金实力本王不推荐。”
凌霄(溥仪)静静听完,神色愈发凝重,眉头紧紧拧成了个“川”字。
心中暗自思忖,前世这些国家的银行在关键时刻,这些国家的银行在利益面前,屡屡背弃与中国的承诺,毫无信誉可言。无一不是为了自身利益背叛中国,哪能轻易信任。
而且还有两年就是一战(1914年7月)开始,协约国与同盟国的战争,最终协约国为战胜国。
所以存入如此多的巨量资金,一定要谨慎选择好。
而且表面上,它们信誉良好、实力雄厚,可一旦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又有谁能保证皇室资产的安全?
想到这儿,溥仪轻轻摇头,眼中满是忧虑与警惕,抬眸看向醇亲王和隆裕皇太后,缓缓说道。
“醇亲王分析得极为透彻,只是听了这些,刚刚提到的那些银行,确实都伴随着各种风险,稍有不慎,皇室资产便危在旦夕。朕心中却仍觉不安。
“如今咱们若将皇室资产托付于外国银行,实在是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