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年,黄河以北平定后,曹仁追随曹操围攻壶关。
曹操下令攻城后活埋所有守军,然而壶关城墙坚固,城内粮食充足,曹军久攻不下。
曹仁深知这样的强攻只会造成士兵的大量伤亡,于是向曹操建议:“攻城之时应留一道城门给守军一条生路,若下令活埋城内人,他们便只有死路一条,这样他们一定会坚守阵地。而壶关城墙坚固,城内粮食充足,强攻下去士兵伤亡多,围困此城又消耗时日太多,现在让士兵去进攻抱定必死之心的强敌,不是好策略。”
曹操听从了曹仁的建议,不久后,壶关守将果然投降。
曹仁凭借前后多次功绩被封为都亭侯。
曹仁的这一建议,不仅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也展示了他作为一名将领的智慧和仁慈,他懂得在战争中既要追求胜利,也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建安十三年,曹仁跟随曹操攻打荆州,曹操任命曹仁代理征南将军一职。
然而,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退回许都,留下曹仁、徐晃留守江陵,以阻挡孙权和刘备的联军。
此时的曹仁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周瑜、程普率领数万人与曹仁隔江对峙,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还未交战,周瑜先派甘宁前去夺取夷陵,企图切断曹仁的右臂。
甘宁抵达夷陵后立即占据夷陵戒备防守,曹仁深知夷陵的重要性,于是派出军队包围夷陵。
甘宁向周瑜求救,周瑜带军在夷陵城下大破曹仁部队并俘获战马三百匹。
接着,周瑜率军横渡长江,在北岸安营扎寨,与曹仁正式对抗。
建安十四年,周瑜率几万兵马攻打曹仁坚守的南郡。
曹仁深知敌众我寡,不能硬拼,于是从军中选募了三百多人,派遣部下牛金迎敌并和周瑜的前锋部队交战。
然而,牛金的军队被周瑜包围,情况危急。
长史陈矫在城上看到牛金的兵卒即将全军覆没,大惊失色。
曹仁却不顾众人的劝阻,斗志昂扬地命部下取马来,他要亲自去营救牛金。
曹仁亲率数十名壮士骑马奔出县城,直冲进包围圈突击敌军。
他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如入无人之境,敌军纷纷避让。
在曹仁的奋力拼杀下,牛金等人得以解围。
此时,其他部众仍有人被围困,曹仁毫不退缩,再次冲进包围圈救出其他部卒,奋力杀敌,最终击退了敌军。
陈矫等人见曹仁率兵回城,均赞叹曹仁是“真天人”,三军将士都佩服曹仁的胆识智勇,曹操更加欣赏他的勇武,转封曹仁为安平亭侯。
曹仁在南郡之战中的英勇表现,让东吴将士对他敬畏不已,他的威名也因此传遍江东。
在南郡之战中,周瑜被箭所伤,因伤势严重退兵。
曹仁听说周瑜重伤后,亲自带军到周瑜阵前,企图一举击败周瑜。
然而,周瑜不顾伤痛,亲自到军营激励士气,曹仁见状便撤退。
周瑜与曹仁在南郡相持一年多,数次交战中双方伤亡都很多,曹仁损失惨重,最终因不能支撑,于是放弃南郡,向北突围。
虽然曹仁最终放弃了南郡,但他在这场战役中的顽强抵抗,为曹操保存了实力,也为曹魏政权在荆州地区的后续发展争取了时间。
他的坚守和奋战,让曹操对他更加信任和倚重。
建安十六年三月,关中割据各地的将领联合反叛,共有部众十万人,据守在潼关。
曹操命安西将军曹仁率领各军进军潼关,同时下令不可以接战,曹仁深知曹操的战略意图,他严格执行命令,坚守阵地,等待曹操的到来。
同年八月,曹操亲率大军抵达潼关,与马超等叛军隔着关隘扎营,后与马超在渭南交战,曹仁积极配合曹操的行动,最终击破马超军,成功平定了关中叛乱。
建安十七年,苏伯、田银反叛,曹操派曹仁兼任骁骑将军,督领七军声讨田银等人。
曹仁迅速行动,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一举击破叛军,成功地平定了叛乱,维护了曹魏政权的稳定。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攻破居巢,在须濡口击退孙权后,留下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屯驻于扬州境内的居巢。
不久,曹操又命曹仁离开扬州境内的居巢,代征南将军之职,驻军樊城,镇守荆州。
荆州地理位置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曹仁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宛城守将侯音反叛,生擒出逃的南阳郡郡长东里衮。
在宗子卿的劝谏下,侯音释放了东里衮,随后宗子卿逃出追随东里衮集结残余部队,包围了侯音。
恰好此时,奉曹操之命前来讨伐侯音的曹仁率大军前来,两支部队同时进攻,宛城很快就被攻下。
次年正月,曹仁下令屠城,并斩守将侯音,然后带军回到樊城,正式拜为征南将军。
曹仁的这一行动,不仅迅速平定了宛城的叛乱,也起到了震慑其他反叛势力的作用,确保了荆州地区的稳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